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发掘天然药物资源的价值

喻思南    2020-03-23 10:15:59    人民日报

  “民族药就像长在山间含苞待放的小花,‘养在深闺人未识’,不走出深山就难以保持生命力,也没法为更多人的健康服务。”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原所长朱兆云是这样想的,也是按这一想法行动的。在朱兆云的办公室,满满当当的书柜里,厚厚的九卷《云南天然药物图鉴》系列专著格外引人注目。这是过去近20年,朱兆云带领团队对民族药调研的成果,也是她心血的结晶。

  民族药通常源于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理论和实践。可是,由于长久以来主要在偏远地区应用,又有经验性强、成分和作用机理不易阐明等特点,如何传承与创新成为民族药发展面临的难题。30多年来,朱兆云悉心研究,助推它走向现代医药舞台。

  要发掘、保护进而传承,首先要摸清民族药的家底。然而民族药一般散落偏远地区,有的甚至连文字记载都没有,更谈不上现代药理分析了。做好调查、正本清源,并非易事。

  朱兆云和团队实施了“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项目,10多年来,团队成员顶着严寒酷暑,辗转在几万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高原草甸之中。

  “有一次在怒江调查,连日降雨,滚落的山石差一点就砸中了我们的车子。”朱兆云说。野外调查中,这样的经历不止一次。

  基于野外调查编研的《云南天然药物图鉴》收录了4392种天然药物,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项目获得了2012年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而这只是成果的一部分。采集标本10万余份,拍摄原生态彩色照片近16万张;发现新分布药用植物93种,翻译民族药名5567个,收集附方5816个,确证药物基原1679种……

  “我们做资源调查,是基础性、公益性的工作,短期难有经济效益,却能让全社会受益,为天然药物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开发利用提供支撑。”朱兆云说,“民族药是有大作用的,不挖掘它们的价值就十分可惜。”

  在民族药资源调研的基础上,云南省药物研究所逐渐建立了一套药物筛选方法和评价体系,一系列产业化探索让一些古老的民族药焕发了活力。“云南生物多样性丰富,天然药物资源占全国总数的51%,省内各少数民族都有独特的用药经验,发展民族药我们责无旁贷。”朱兆云表示。

  朱兆云说,团队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民族药创新发展路径是切实可行的,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投身民族药的创新开发。“我相信,经过一代代科研人员的努力,我国的民族药一定能走向世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4月起我国地面气象观测将全面自动化
下一篇:数学“国家队”攻关也跨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