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文化是乡村文化的核心内容,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人本性、亲善性和现实性,在教化乡里、涵育乡风文明中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新时代以乡贤等群体为主的德治型乡村治理已经逐渐成为推进乡村治理、传承文明乡风民俗的重要治理方式。近年来,南江县关路镇以东坝村为重点,大力弘扬新时代乡贤文化,充分发挥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探索出了一条乡村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大批人才回流乡村。关路镇率先在东坝村成立了新乡贤理事会,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回乡创业人才等乡贤名人的作用,积极调处化解村组各类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先后自创了“讲法律、论公理,以案释法”“邀约旁听、调处一案、教育一片”等模式,成为当地镇村组三级调解工作的一大法宝。
理顺机制,壮大乡贤文化理事会
一是建立一个自治平台。成立乡贤文化理事会,制定乡贤文化理事会章程,引导推动乡贤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二是制定一套考评机制,对乡贤实行积分考核制度管理,每年根据积分排名情况,评选表彰5名“最美新乡贤”,弘扬先进、树立典型。同时,对乡贤人员库实行动态管理,每年适当补充新进人员,对有涉嫌违纪违法、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等行为的,及时取消其乡贤称号,收回乡贤证及牌匾。三是创设一手宣传方法。通过创树身边乡贤、评选活动、建立乡贤文化馆等形式挖掘新乡贤先进典型。同时,在村(社区)醒目位置设立宣传栏、艺术墙,大力弘扬乡贤的人物事迹,充分肯定乡贤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展现出来的突出贡献,营造浓厚的乡贤文化氛围。全镇200余人的各类社会治理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田间地头。
育好乡贤, 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关路镇结合新乡贤自身意愿和条件,引导他们在乡村治理中当好“三员”:一是志愿服务员。成立乡贤志愿服务队,开展文明规劝、移风易俗、扶危济困、助学助残、人居环境整治等“三风”建设实践活动。不定期开设“道德讲堂”等专题讲座,传授政策法律、农业技术、卫生保健等知识。二是矛盾调解员。建立乡贤矛盾纠纷调处队伍,积极参与信访维稳、治安巡逻、扫黑除恶、网格化服务等基层群防群治工作,乡贤调解员将调解阵地拓展到田间地头、院落屋场,调解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调解。三是政策宣讲员。乡贤通过乡贤工作室、“道德银行积分”活动等平台,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宣讲党和国家政策法律。同时,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带头宣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政策,助力打通了政策宣讲和落实“最后一公里”。
涵育乡风,助力脱贫攻坚
东坝村老党员汪道光回归乡里,不忘发挥余热,向县教育部门争取贫困学生救助名额3名,协调解决资金1.5万元,同时,还多次主动用自己的私家车帮助群众在南江县内看病、办事,长期为村内文化宣传作“义工”。在外工商大户谢军,公益捐赠了价值10000元左右的桂花树,改变了广场无林荫蔽日的局面;冉清保等老党员带头对冉家坝聚居点的家禽、家畜圈养管理,小区“脏、乱、差”局面得到有所改善,在此基础上,村内对聚居点的绿化、清洁、公厕卫生等安排了常态化的保洁管理。
关路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党建为引领,以乡贤人士的优质资源为依托,鼓励乡贤人士大力参与脱贫攻坚。近年来,通过乡贤人士积极牵线搭桥招商引资,全镇创建3000多亩核桃树和3800多亩板栗园,力争5至10年壮大为关路镇“功在当代、利在子孙”的特色支柱产业。目前,1200余农户实施了订单农业发展。
“乡贤模式的探索,就是坚持把主动权、评价权、监督权都交给群众,真正让群众成为主角。同时,通过一系列的惠民措施,让群众在新乡贤文化打造过程中真正尝到甜头,有效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南江县关路镇党委书记郑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