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北京市新发地新冠肺炎疫情第335名确诊病例,在北京地坛医院治愈出院,至此,这次疫情的确诊患者全部清零。
2003年,地坛医院是北京抗击非典的主战场之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地坛医院再一次成为北京市首个承担医疗救治任务的医院。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收治重症患者的重症医学科(ICU)是一线中的一线,而刘景院作为ICU的主任,责任更是重中之重。
2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地坛医院视察,视频连线ICU病房医护人员,刘景院作为代表向总书记汇报:“我们有1/3的医务人员在2003年参加过抗击SARS疫情,既有经验也有能力,有信心为患者提供好的医疗服务。”
“ICU就是战场,时刻都在权衡利弊,考虑如何救活处在生死‘悬崖边’的病人。”8月7日,在第三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本刊记者走进北京地坛医院,听刘景院讲述近半年的抗疫故事。
时刻面临生死抉择
SARS重症、肝病重症、甲型H1N1流感、甲型H7N9禽流感、肺鼠疫……北京地坛医院ICU从1996年成立的那天起,每时每刻都会面临传染病重症患者的生死抉择。
在地坛医院ICU住院长达21天的周爷爷是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2月6日,从北京某三甲医院ICU转到地坛医院的时候,患有严重的甲流、合并新冠肺炎。“他来时戴着有创呼吸机,病情很严重。”刘景院至今印象很深:“患者需要吸氧浓度在60%,情况很危险。”周爷爷在湖北武汉封城的前一日返回北京,从轻微咳嗽到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1月30日呼吸困难住进医院,2月5日查出核酸阳性,次日转入地坛医院。“患者同时还伴有细菌性肺炎,情况很不乐观。”刘景院说,佩戴有创呼吸机患者病情比较严重,专业护士24小时守护观察,医务人员随时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2月12日,住进ICU近一周,考虑到周爷爷插管时间长,刘景院准备进行气切手术。对于ICU的医生来说,气管切开术是基本操作,然而给新冠肺炎患者进行这一手术,意味着难上加难:身穿三层厚重的防护服,佩戴N95口罩和面罩,护目镜下的眼睛几次被汗水打湿,隔着两层手套紧张工作……但是,手术后监测仪上的曲线有了起色,患者慢慢恢复意识。2月27日,拔除了气切套管,周爷爷住进了普通病房。3月10日,他康复出院。
每时每刻的生死抉择,是ICU医务人员必须面对的。2019年11月,北京发现两例输入性鼠疫病例,确诊后转至地坛医院,由刘景院团队负责救治;之后开始接治流感重症患者;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刘景院又继续战斗在医院。他的同事告诉记者:“他基本24小时全天候在医院。”
你站的位置我也在
“她的生命是医务人员一分一秒‘盯’出来的。”5月8日,在北京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刘景院向与会人员讲述救治马奶奶的故事。在地坛医院住院98天的马奶奶,闯过了一道道“生死关”:气管插管、上呼吸机、长达23天ECMO治疗……
刘景院清晰记得,2月5日刚转入地坛医院的马奶奶病情危重,“严重缺氧,随时会昏迷或心脏骤停”。经过初步判断,他与团队一起为马奶奶进行了紧急气管插管。几天后的一个夜晚22点多,马奶奶血压突然下降,全身皮肤出现明显紫绀,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至60%……团队立即决定上ECMO与死神抢人,之后,马奶奶的身体机能慢慢恢复,坐起来、走路、自主进食……刘景院参与了整个救治过程:从气管插管、上ECOM仪器到最后的全部仪器撤离:“同在一个战壕(ICU病房)里,你站的位置我也在,要与大家同进退。”
49岁的刘景院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曾先后荣获首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3年非典肆虐,作为ICU病房的主治医生,刘景院是医院里在一线工作时间最长的医生之一。2009年甲型H1N1流感全球暴发,地坛医院收治了796例患者,ICU收治的重症患者121例。2014年6月6日,北京市第二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危重症患者出院,这是刘景院带领医护团队4个月努力创造的。
今年农历大年三十那天,值班医生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刘景院主动承担了除夕的值班工作。由于赶上当天会诊,吃午饭已经接近17时了。正月初一结束了值班,又接上值守医院的三线班,新年的钟声,连续36个小时工作的他是在ICU病房听到的。
ICU里的温情
做医生不易,做ICU主任医生更不容易。
高一那年春天,身为教师的父亲患重病住进县城医院,刘景院骑着单车往返于医院和学校间,亲眼看见父亲从重病到康复出院,对医生职业的向往由此而来。
1993年作为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优等生,刘景院如愿成为一名医生。从1996年北京地坛医院组建ICU至今,他没有离开过重症医学和传染病危重症救治领域。在手足口、H1N1、H7N9、鼠疫等重大疫情中,刘景院带领团队完成了各项应急任务。2008年3月,他被任命为北京地坛医院ICU主任。
网络上流传着一段“孙教授要看风景”的故事。1月14日,孙教授乘高铁从武汉返回北京,因病情迅速恶化,被送进地坛医院ICU病房。第一周他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随时感受着难以呼吸的痛苦。他看到病房里有一面看不到任何东西的“白墙”。第二周,孙教授病情日趋稳定,这时他才发现,“白墙”其实是一个白窗帘。刘景院经过时,孙教授希望把窗帘卷起来,刘景院就踮着脚把窗帘卷上去了。两天后,孙教授去做CT时看到窗上贴了一张纸条——“窗帘不要拉下来,孙教授要看风景。”地坛医院每一个细节都全力为患者做到做好,感动了世人。
(《人民周刊》2020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