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应该算是时下最热的复工复产方式了。其优势显而易见,一方面相较室内经营,能够部分消解消费者对于感染风险的担忧,刺激消费;另一方面降低商户运营成本,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强消费市场主体活力。正因为如此,6月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
为促进地摊经济的发展,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这一规定,是顺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为刺激消费、稳定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做出的政策调整。但政策松绑并不意味粗放无序,摆地摊所带来的风险和隐患需要正视并科学应对。
食品安全问题首当其冲。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要拥有健康证,这是对消费者健康负责的最基本条件。眼下正是盛夏时节,要确保食品新鲜不变质,需要经营者在采购、加工、存储、运输、售卖等多环节遵守食品安全监管要求。小摊贩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难点,如今又多了疫情防控的新要求,市场监管部门更要花心思在提高监管实效上下功夫。此外,环境卫生方面的问题也要注意。有媒体报道,某城市一夜市开放后,附近一片狼藉。乱扔垃圾、乱倒油渍、漫天烟熏火燎有损城市市容,还会造成蚊虫孳生,增加虫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新形势下要有新规则。实际上,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都属于公共卫生范畴,在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发展地摊经济,考验着监管部门的智慧。疏胜于堵,制定相关标准,注重引导规范,监管服务力量下沉到“地摊边”,地摊经济才能走得更稳更远,让“烟火气”更安全、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