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红色文化 > 正文

开国大典礼炮指挥官——宋云亮

2020-12-29 16:12:25    西安学习平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28响隆隆的礼炮声,伴着人们的掌声、欢呼声,把全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担负礼炮鸣放任务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198师炮兵团,指挥鸣放礼炮的是时任华北军区第66军炮兵团二营营长宋云亮。

10月1日清晨,宋云亮和礼炮团的同志们向天安门出发了。前一天晚上,他和大家一样,激动得一夜没睡着觉——这次鸣炮可是为共和国的成立庆祝啊!激动的心情自不必说,从一个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个新中国炮兵指挥员,还在开国大典上担任礼炮指挥官,这是多么自豪的经历!

宋云亮(前排中)与志愿军战友合影

宋云亮(1923—1977年),陕西西安临潼县宋家村人,读过小学,1937年春经八路军驻陕办事处赴延安,1939年1月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第四大队第二队学习,同月入党;1940年1月从抗大毕业后,到晋察冀三分区工作,1945年2月入晋察冀军区炮兵训练队学习,同年10月任晋察冀军区炮兵团二营四连政治指导员;1949年任华北军区第66军炮兵团二营营长;1951年任第66军第198师炮兵团代理团长;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6军第198师炮兵团团长。1955年宋云亮被授予中校军衔。

开国大典时礼炮位置

宋云亮那天除了激动,还有紧张。想要使由上百名炮手操作的54门火炮不仅做到等速射,而且要打响打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外,经过计算,开国大典的28响礼炮必须在2分5秒内放完,而开国大典选择的礼炮是在抗日战争中缴获的日军75毫米九四式山炮(礼炮的要求与野战火炮不同,不以射程、威力、精度等为考核指标,而是要求声音大、体积小、进出典礼现场方便,这种山炮比较符合礼炮的要求),九四式山炮的每个炮位三名炮手完成退弹壳、取炮弹、装填和发射四个动作大概需要6秒,根据开国大典的要求,发射间隔约是4秒半一发,毫无疑问,这更是对礼炮的鸣放增加了难度。怎么办呢?

开国大典28响礼炮是由54门礼炮齐发(指有54个方面的人士参加全国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实际上,天安门广场共有108门礼炮。为了完成在开国大典上鸣放礼炮的光荣任务,华北特种兵司令部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从各炮兵单位抽调108门九四式山炮。108门山炮分为两组,每组54门,第一组鸣放,第二组备用。

如何使28响炮弹打齐呢?9月28日晚,礼炮团在天安门广场预设阵地进行试放,放了五六发后,轰隆的炮声加上烟雾弥漫,炮手已经听不清指挥员的口令了。为了保证继续鸣放整齐,他们在指挥台中间用几张大方桌摞起高高的指挥台,指挥员站在桌子上高举红旗,喊“放”时红旗落下,炮手看到旗落,立即拉火发射,解决了统一指挥的问题。为了保证试放和在场人员的绝对安全,发射的炮弹都要经过特殊处理,首先将炮弹的弹头去掉,然后用同口径的软木塞代替,同时,礼炮是对着墙平射,不会产生任何伤害。

最终,当开国大典上的国旗升起、国歌奏响时,54门礼炮在宋云亮的统一指挥下齐鸣28响,这一刻,永久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册,也永远铭刻在宋云亮的心中。

鸣炮准备

礼炮鸣放多少响

世界上,鸣放礼炮起源于400多年前的英国海军,在军舰进入友好国家港湾之前,或在海上双方舰船相遇时,把舰炮内的弹药通通放掉,而对方暗炮和军舰也这样做,双方表示已经解除武装,没有敌意并表示相互尊敬。早期军舰配备的火炮最多只有7门,故鸣放7响,而港口炮台上的火炮较多,就以3倍于对方的炮声表示答谢。后来,大型军舰的火炮达到21门,便鸣放21响,从1730年开始,英国海军接受国王检阅时,鸣炮21响表示最高敬意,久而久之,鸣礼炮就成为国家盛大庆典迎宾仪式和其它隆重场合用的一种礼节和礼遇。

按国际惯例,国家元首来访鸣放礼炮21响,政府首脑鸣放19响,副总理级17响,21响礼炮是世界上的最高礼仪。新中国开国大典鸣放礼炮28响在当时引起了国际上各种各样的猜测,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也曾亲自向周恩来总理探寻28响之谜。实际上鸣放28响礼炮是毛泽东主席提议的,在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期间,有一份关于28响礼炮的报告呈送给开国大典筹委会,报告提出,28响礼炮象征着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光辉历程,是28年党史的礼赞。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闫荣安:愿做一辈子“传灯人”
下一篇: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读书与追求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