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翠江镇新建二村,拜访抗美援朝老兵韩崇文。“真不知道当年取出了多少弹片。”今年90岁的韩崇文摸着头部右侧凹陷处,感慨道。老人讲述着当年战斗故事,把我们带回了那段保家卫国、浴血战斗的岁月……
20岁参加抗美援朝
1930年3月,韩崇文出生在山东邹县(现邹城市)。1949年1月,他参军入伍,成为山东邹县区中队的一名战士,由于念过多年私塾,他被任命为邹县县大队2连文书。1950年,他担任山东警备17局3营7连文书,后调任20军58师174团警卫连文书,在山东济宁参加剿匪。
1950年11月,韩崇文跟随部队赴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58师174团警卫连军械上士,是部队的军需、军械助理员。
“志愿军入朝作战,规定每人只准带一双布鞋,其他衣物都放在后方。”韩崇文回忆说。
行走在硝烟四起的朝鲜大地上,韩崇文发现眼前一片废墟,村庄只剩下屋框,火光冲天。敌机天天在头顶盘旋,像老鹰一样,见桥就轰,见到志愿军就炸。在前沿阵地,环境十分艰苦,武器弹药、食品、水等物资,不能直接运送到最前线,韩崇文带领战士们将物资背到前沿阵地,路上经常遭到敌机轰炸。
韩崇文回忆说:“战争不但残酷,而且非常艰苦。由于战事紧张,后勤补给经常跟不上,附近水井和溪流也被敌人放了毒药,不仅吃饭成了很大的困难,连饮水也成了困难。敌人来了,饿着肚子也要拿起枪打仗。”
两块弹片嵌在脑壳里
在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韩崇文先后参加过五次战役,多次受伤,几次绝处逢生。他对记者说,自己受的都是小伤,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他已经多活了大半辈子。
1950年,韩崇文参加第一次战役,负责军需、军械物资运送。那时天气恶劣,地面温度零下40多摄氏度。志愿军战士还穿着薄棉袄,冻死冻伤很多人,韩崇文在冰天雪地中奔袭,双脚冻伤严重。这次战斗,英勇的志愿军还是重创了美军王牌军,消灭敌人500多人,俘虏敌人50多人,缴获50多门大炮、数千武器炮弹。
第二次战役时,敌机非常疯狂,发现地面上有志愿军就轰炸。韩崇文利用轰炸、炮击的间隙,跟随部队巧妙地通过封锁线。由于敌机长时间轰炸,志愿军的食品和饮水供应不上。为了节省粮食,韩崇文和炊事班战士挖野菜吃,省下粮食给前线的战士吃。一次,他带领6名炊事员去前线送饭,炊事员把饭装在米袋里,遇上敌机轰炸,就地卧倒将饭袋紧紧地护在身下,此后一路打探,他们辗转将饭送到20多里外的前线。面对敌机的狂轰滥炸,志愿军经常昼伏夜出,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韩崇文也常趁着夜色,带领十多名战士前往中朝边界领取粮食和衣物等物资。
1951年,在攻打朝鲜元山战役时,韩崇文担任军需、军械助理员。一次,他正在指导炊事班准备午餐,敌人的侦察机飞过,轰炸机紧接着又飞来,一颗炸弹落在他身边,飞溅的弹片击中了他的头部,他当即血流如注。他随后被送进战地医院,治疗了一个月,才捡回一条命。“炮弹就在六七米远的地方爆炸,弹片像雨点一样飞溅,我就地卧倒还是被击中了左腰和头部。”韩崇文指着头部右侧凹陷处说道,他也不知当年取出了多少弹片。像这样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共有三次,他饱受了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
韩崇文的儿子韩锡宝解释说,父亲经常头痛,头部无缘无故痒痛,下雨天特别痛,多年前经过CT检查,发现父亲头部还残留两块弹片,至今无法取出。“上战场,流血牺牲是常有的事,我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韩崇文说。
1952年1月,韩崇文在新兵团2营营部任书记,4月,任20军58师174团2营7连班长,12月,任3营7连军械员。1955年10月,任20军58师174团军械员、军械助理员。
1990年,韩崇文光荣退休,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他说,很庆幸自己参加了抗美援朝,那段历史,是他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韩崇文今年90岁,仍然精神矍铄。分别时,老人握紧记者的手,再三表示,他愿意将自己抗美援朝的浴血故事讲述给后辈们听,让大家铭记历史,更加珍惜和平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