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红色文化 > 正文

抗美援朝结伉俪 妻子送郎上战场

蒋一兵    2020-12-04 11:24:57    学习时报

“妻子送郎上战场”是抗日时期著名歌曲《在太行山上》的一句歌词,讴歌了中华儿女割舍亲情,英勇反抗侵略者的大义凛然。我们1950年前后出生的那代人,更是因为将军合唱团的演唱,把这歌词的历史场景深深地烙入心灵和记忆。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这种为保家卫国而割舍亲情的壮举,也发生在了我自己的父母身上。

那是68年前的故事。

1952年,我父亲蒋述启和母亲黄伟所在的部队正驻扎在广东省。我父亲所在部队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5军。这是一支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后千里南下,很能打硬仗的部队;这也是一支湖南衡宝战役痛歼白崇禧嫡系第七军,又在广西山区剿匪屡战屡胜、敢拼善战的部队。

当时,抗美援朝战争已经打了两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没有制空权、缺少机械化、兵器落后的情况下,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为首的敌军,敢打敢拼,尽管仗打得异常艰苦惨烈,但取得了辉煌战果。经过5次战役,英勇的志愿军已经把敌人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一带,逼迫美国不得不坐到谈判桌前来谈判停战。

就在这一年,我的父亲和母亲在军旅生活中相识、相恋。

1952年10月,中央军委命令我父亲、母亲所在的45军大部和44军一部共同组建一支新的野战军54军。

12月,为防止美国再次在朝鲜蜂腰部海岸进行两栖登陆战,确保抗美援朝作战胜利,54军奉命北上。父亲与母亲,一个从东北征战到广东的八路军,一个入伍3年多的文化教员,他们刚刚相恋和憧憬着新中国的生活,一声军令,他们和战友们一道,踏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征程。

到达东北后,父亲母亲所在的54军135师驻在本溪市。随着部队强化针对美军的训练和补充物资装备,每个军人心里都知道,随时准备入朝参战。就是在这时候,母亲做出决定:和父亲结婚。按照父亲的记述,当时他和母亲相识相慕的时间并不长,也就大半年。父亲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记得是1953年3月16日,我俩到本溪市政府领取结婚证。领导和战友们得知后,在食堂张罗了一桌饭菜,大家围坐在一起,办了典型的军营婚宴——简单热闹!晚上给我俩两床绿色军棉被,快快乐乐地过了一个没有花烛的洞房夜!

很多年以后,88岁的父亲深情地对母亲说:“入朝前夕,你毫不犹豫地高兴快乐地与我结婚、成亲。谁都知道跨过鸭绿江就是战火纷飞的朝鲜,美国侵略军特别是它的飞机,十分猖狂,见到我军行踪或是公路上跑的汽车就狂轰滥炸,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你却能够毅然决然地送我出征,对此我十分敬佩、敬仰,始终感念不忘!就此你就可称女中豪杰!”

新婚约半月,父亲就入朝参战。最初,部队在朝鲜西海岸担任抗登陆作战任务,驻在平壤附近。随后,部队接到新命令,开赴三八线。父亲回忆道:自进入朝鲜,满目战争疮痍,到处残垣断壁。特别是敌机频频轰炸扫射,凡道路桥梁房屋和人员都是敌机的袭击目标,沿途还能看见一些没来得及掩埋的死难者。父亲当时作为54军135师机要科科长,随师部行动。就在开往三八线的昌道里地区时,连续数天遭到敌机大轰炸,师部一个参谋一个通讯员在轰炸中牺牲。

1953年7月,夏季作战攻势展开,志愿军在三八线发动了金城战役,54军135师作为战役主力之一,连续作战14天。父亲回忆说:越是打大仗,机要译电就越重要,要保证24小时不间断;上级的作战指示、前沿作战部队的战况、指挥员的命令等等,电报一到立即翻译,随时送给指挥员和电台,既分秒必争还要准确无误。在这次战役中,机要科全员没日没夜连续工作,甚至正看着密码就伏案昏睡过去,桌上蜡烛一下把头发给烧着了。但最让父亲铭记的,还是一线部队的英勇、顽强和牺牲。只要回忆金城战役,必说老战友张进团长,一个团伤亡近半,六天六夜战斗异常惨烈;父亲还说永远难忘135师在这次战役中有1000多人壮烈牺牲。

金城战役从1953年7月13日发起,一直打到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签字,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个战役。这次战役共歼敌5.3万人,攻占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把金城地区的中朝阵地前沿向南推进了10余公里。毛泽东讲到这次战役高度评价说:我们的军队是越战越强。

7月27日晚上,父亲和战友们,在三八线上见证了胜利与和平到来的那一刻。父亲写道:1953年7月27日晚10点准时停战,当时我正在金城前线。亲眼看到停战前整个三八线上一片火海,枪炮声不绝于耳,火光冲天;五光十色的曳光弹和照明弹,照亮了整个夜空。双方恨不得将所存子弹、炮弹都倾泻出去一样。到22点,枪炮声戛然而止,整个三八线上鸦雀无声,万分寂静!

面对突然的安静,父亲和战友们先是犹豫片刻,紧接着不约而同地欢呼,互相握手、拥抱,迎接和庆祝得来不易的胜利与和平!

实现了停战,朝鲜的交通运输全线通畅,随部队入朝的母亲很快从后方来到金城附近父亲部队的驻地,年轻的志愿军新婚夫妻在朝鲜前线重逢相聚。自此,父亲母亲这一对经历了战火洗礼的革命伴侣相伴终生。很多年以后的2017年,在生命的最后半年,父亲给母亲写下这样的话,表达了他埋在心中深深的情感:“爱夫爱国的中国闺秀,受人羡慕、敬重、敬佩、敬仰的新娘,演义了妻子送郎上战场的画面”,显然,母亲送郎上战场的深情大义父亲铭记一生!

停战后,父母所在的54军继续驻守在朝鲜,全军参与和见证了志愿军在战争废墟上帮助朝鲜搞建设,直到1958年的七八月间,54军作为志愿军最后撤出朝鲜的部队之一撤军回国。

时光飞逝,一转眼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历史的车轮进入了2020年。当年回国的志愿军战士们都早已进入了耄耋之年,其中很多人都已去世,我的父亲母亲也分别于2017年10月和今年2月离开了我们,母亲获得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在我小的时候,父母亲就给我讲朝鲜战场的故事,他们说自己只是志愿军中普通的一员,要我永远牢记那些流血牺牲的英雄战士。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英勇形象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他们为祖国而战、为和平而战,舍生忘死、赤胆忠心,深深感染了我。这些最可爱的人是永远矗立在我心中的一座丰碑。

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把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阐释为: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我们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作者系原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老兵王文琴:酒泉基地拓荒者 戈壁滩上战青春
下一篇:巧渡金沙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