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红色文化 > 正文

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郑天然    2020-10-27 15:57:00    中青报

10月22日上午9点,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尚未开馆,大门外等待参观的观众已排起长队。“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 19日开幕后,来自社会各界的参观者络绎不绝。

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网络与新媒体中心工作人员张保平,特意带着单位里的预备党员前来观展。早已刷过不少展览新闻的他专门去看了特级英雄杨根思的相关展柜,并向预备党员们讲述心目中的“英雄偶像”。

“‘三个不相信’精神,我们这一辈仍在传承。出国维和、抗疫、抗洪救灾……事实证明,和平年代依然需要这样的精神!”这位曾在部队服役26年的转业老兵坚定地说。

走入展览大厅,第一展区上方悬挂着令人震撼的志愿军番号旗阵,100面鲜红的旗帜整齐排列,垂挂半空,每一面都写着一个参战建制单位的番号。“旗阵”尽头,一面绣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字样的巨幅红旗静静铺展,张贴在墙面正中。

走到这里,参观者不由放轻了脚步,驻足、拍照。人群中,86岁的志愿军老兵张汉杰突然高高举起右手,指着一面旗帜激动地说:“炮八师,那是我的老部队!”

在展览“以打促谈 越战越强”板块,血战上甘岭的景观雕塑真实再现出那个艰苦卓绝的经典战例。特制音效模拟的隆隆炮声让张汉杰老人的记忆又回到70年前,奔赴朝鲜战场那年,他只有17岁,来参观主题展览时,他特意穿上了旧军装。

上甘岭战役景观雕塑前,一方展柜里静静陈列着从特级英雄黄继光牺牲处挖出的爆破筒。91岁的志愿军老兵吕长浩站在爆破筒前,一遍遍抚摸玻璃罩,久久不愿离去。持续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作为炮兵的他奉命进行火力支援,激烈的战斗中,高地上的石头被炸成粉末,一截截枯木飞上了天,阵地的山头被生生削去两米。

“那时我们的火力、装备比美军差远了。但我们的战士敢打,敢拼,靠的就是必胜的信念。”吕长浩声音有些哽咽,“去了朝鲜就没想过生死。我们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保家卫国,绝不让祖国和同胞受到侵害!”

540余张照片、1900余件展品向参观者讲述着那段炮火纷飞的英雄岁月。景观雕塑对面,一截上甘岭战役中的电话线残破不堪,被炸断了50多处。不远处的展柜中,一级英雄邱少云牺牲后残存的棉衣碎片摆放其间,英雄的遗物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据军事博物馆副馆长黄亦兵介绍,本次展览中有824件文物系首次展出,不少当年的衣物、水壶等生活用品,都是各地的志愿军老兵听说办展消息后,自发捐献的。

中国新闻社员工姜永恒站在志愿军战士的破旧单衣前感慨万千,这名80后惊叹于先辈们竟穿着如此单薄的衣物,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中坚守阵地。而上方的墙壁上,恰巧悬挂着一张几名志愿军战士的合影。黑白照片上,年轻的战士们微笑着,手握钢枪,目光坚定。

站在王海大队空战示意图前,望着一架架志愿军空军驾驶的米格-15歼击机模型,94岁的老兵蔡锦涛自豪地挺直腰杆说,他当年就负责审讯美空军俘虏。

1950年10月,24岁的蔡锦涛报名参军,与战友第一批跨过鸭绿江。他记得,最初的那段日子美国飞机到处狂轰乱炸,后来“我们的飞机来了,美军的战俘就越打越多”。看到熟悉的战机,蔡锦涛兴奋不已,“事实证明,我们不惧怕任何敌人,我们的战士英勇无畏。以前是,现在也是!”

展线最后,一张火神山医院出具的出院证明,与一张年轻志愿军军人的黑白照片一同展出。照片是志愿军老兵张兆堂在入朝时拍摄的。今年2月,他感染新冠肺炎入院。在火神山医院病房里,这位老兵发扬当年战场上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战胜了新冠肺炎这个“敌人”。

10月20日,张兆堂专程赶到北京观展。展柜前,他掏出那张照片的原件,骄傲地叠放在出院证明上方的玻璃上。

“战胜新冠肺炎,是我的又一场胜仗,我这一辈子都在打胜仗。”这位经历过多次生死考验的老兵说,“中国人的意志是打不垮的。我们永远会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和平正义而战。”

展览上还展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手稿,几位前来观展的志愿军老兵聚在那里,共同唱起熟悉的旋律。雄壮激昂的歌声回荡在空旷的大厅里,引得路过的观众纷纷停下脚步,举起手机拍摄记录。

展厅出口,留言簿上记录着不少观众的感言。一位名叫危平的志愿军老兵留言说:“祖国万岁,珍视和平。”在她的笔迹后面,年轻的参观者续写道:“谢谢你们,伟大的人民英雄万岁!”“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智斗敌机
下一篇:黄桥决战:军政并用以少胜多的典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