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红色文化 > 正文

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战略主动战

钱栖榕     2020-09-23 11:13:01    中国纪检监察报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在抗洪抢险中始终冲锋在前。图为武警江西总队赣州支队官兵在九江彭泽县芙蓉墩圩堤搬运沙袋加固堤坝。
新华社记者   洪水平 摄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八个专题“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主要收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把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战略安排的讲话要点,为我们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战略主动战提供了科学指南。

坚持底线思维 不断增强忧患意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调:“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有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立足世情党情国情民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三大攻坚战之首,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主要是基于以下考量。

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运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纵观人类历史,世界发展从来都是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不屈不挠,忧患意识是一个重要精神特质。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心存忧患、肩扛重担,才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基于对奋斗目标的使命担当。我们的前进道路从来不会是一片坦途。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乃至惊涛骇浪。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就可能迟滞或被迫中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安不忘危、存不忘亡、乐不忘忧。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

基于对国家安全的维护塑造。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基石,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就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正确把握形势 清醒认识风险挑战

“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清醒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挑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强调:“要聚焦重点、抓纲带目,着力防范各类风险挑战内外联动、累积叠加,不断提高国家安全能力。”这为我们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提供了方法论。

强化风险意识、增强谨慎之心。预判风险所在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而且越来越复杂。对风险因素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科学预见形势发展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做到未雨绸缪。

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积累的坚实国力,是我们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深厚底气。面对困难挑战,要看到有利条件,包括抓改革抓落实的有利条件、保持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有利条件、国际有利条件等。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战略上要保持平常心态,从坏处准备,争取最好结果,把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既聚焦重点、又统揽全局。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有的来自国内,有的来自国际,有的来自经济社会领域,有的来自自然界。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聚焦重点、抓纲带目,重点防控那些可能迟滞或者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又要统揽全局,高度重视并及时阻断不同领域风险的转化通道,避免各领域风险发生交叉感染,防止非公共性风险扩大为公共性风险、非政治性风险蔓延为政治风险。

提高防控能力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调:“要提高风险化解能力,透过复杂现象把握本质,抓住要害、找准原因,果断决策,善于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善于整合各方力量、科学排兵布阵,有效予以处理。”这些重要论述告诉我们,提高防控能力需要把握好以下原则要求。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有能力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今年我国抗疫斗争的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确保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坚持紧紧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无穷的力量,战胜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党的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

坚持运用制度威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善于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坚持主动担当尽责。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面对风险挑战,不论在哪个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要增强责任之心,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我们要以强烈忧患意识警醒自己,既高度警惕和防范自己所负责领域内的重大风险,也密切关注全局性重大风险,主动加强协调配合,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发扬斗争精神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这些重要论述告诉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坚定斗争意志,牢牢把握正确斗争方向。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

讲求斗争艺术,注重斗争策略方法。在各种重大斗争中,要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斗争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加强斗争历练,锻炼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懈怠者干不成宏图伟业。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要增强斗争本领,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在应对风险挑战中锻炼提高,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钱栖榕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战火中的家国情怀
下一篇: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