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8日,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第三十军九十师奉渡江战役总前委命令,发起了西梁山战役。
西梁山位于长江北岸的安徽省和县,与芜湖的东梁山夹江对峙,隔江相望,合称为天门山,如一座天设的门户,扼守江面,地势险要,是国民党长江防线在江北的唯一制高点。为了能守住西梁山,国民党军除以二十军驻守对岸芜湖以外,又以六十六军十三师3个团的兵力,分别部署在西梁山及周围的东梁山、陈桥江心洲等地区,形成了一个三角防御阵地,摆出死守的架势。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曾亲自登上西梁山,布置陆、海、空“立体防御火力”配备及综合防务。
为确保渡江战役胜利,解放军渡江战役总前委综合分析战场态势,明确指出:在抓紧渡江准备工作的同时,要以一定兵力,拔除敌人在长江北岸的重点布防据点,确保我军顺利渡江。
1949年3月底,解放军三野九十师万余人,进抵和县西梁山北边的白渡桥待命。接到命令后,九十师指挥部迅速设计出具体方案:以第二六九团担任主攻,第二六八团担任佯攻,同时第二七跂团为师预备队,两三天内攻占西梁山。
4月7日黄昏,九十师各团进入预定阵地,并立即排除了地雷和路障,开辟出进攻道路。8日凌晨3时,战斗打响。担任主攻的第二六九团不久便攻破了敌人苦心经营的工事,小陀山、卧龙岗阵地飘起了胜利的红旗。敌人溃不成军,纷纷向大陀山主峰逃窜。
面对我军的攻势,敌人江面上4艘军舰、江对岸东梁山炮兵和数架飞机形成了海空交叉火力,向我军进攻部队和后方补给线狂轰滥炸。指挥部根据情况,命令部队从易受炮火攻击的小陀山阵地撤出。10日夜间,解放军进攻部队突然杀了个回马枪,再次猛攻小陀山,敌人猝不及防,再次丢失阵地。天明后,敌人在飞机和舰炮的掩护下企图夺回阵地,但遭到我军的英勇反击。在反攻6次失败后,残敌只好退缩回主峰大陀山暂时喘息。11日下午5时,解放军九十师师部决定夜间发起总攻,全歼守敌。恰值此时,北平和平谈判即将正式开始的消息传来。为了表示我方诚意,上级命令部队暂停军事行动,九十师当即停止总攻,撤回原驻地休整,西梁山战役至此终止。
此次西梁山战役中,我军虽然没有将敌人全歼,却给敌人造成了解放军选定西梁山为渡江地点的错觉,于是慌忙抽调大批兵力火力前来该地段加强防御,客观上为随后的渡江战役中我军主力从荻港等方向顺利强渡长江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