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体制创新。自2017年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四川省阿坝州委、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站在建设生态文明、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战略高度,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加快推进,全力抓好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成效。
一是大熊猫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全州汶川、茂县、松潘、九寨沟4县共14个保护地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总面积59.34万公顷(占全国的21.7%,占四川的29.2%)。全州38万公顷大熊猫栖息地划入国家公园,栖息地保护率93.6%;划入国家公园的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330只,占到全州野生大熊猫95%。
二是调查摸底工作基本完成。重点开展了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资源、资产调查摸底工作。掌握了大熊猫国家公园退耕还林、移民搬迁需求、建设项目投入和储备情况,保护地机构人员情况,开展了社区发展规划、编制打桩定标方案等工作。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涉及全州4县共24个乡镇,8783户28358人,林地总面积45.1万公顷,草地面积6.3万公顷,耕地面积0.54万公顷。矿产5个,水电站36个。
三是大熊猫栖息地生态修复有力推进。实施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修复项目一期工程4个9349万元,完成恢复植被16323亩,生境保育(竹林复壮)20265亩,建设竹产业基地1.01万亩,开展九寨沟甲勿海大熊猫保护研究院、大熊猫科普监测站和信息化监控系统、大熊猫廊道建设等工作;2020年以来,实施大熊猫国家公园二期项目5个7552万元,目前已完成汶川、茂县、九寨沟、松潘县大熊猫公园竹林建设、栖息地恢复、基因走廊带建设等生态植被恢复面积共计37415亩,使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拥有更大范围、更适生存的空间。
四是加强大熊猫保护研究,做响大熊猫文化旅游品牌。2020年6月,州政府与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开启双方在大熊猫保护研究的全面深入合作。同时,阿坝州立足“大九寨”“大熊猫”世界品牌,突出大熊猫主题文创、丰富大熊猫社区文化,抓好九寨沟野化放归培训基地建设,全面规划推进卧龙、耿达,汶川三江、绵虒,茂县光明,松潘小河等国家公园入口集镇建设。
五是积极协调推进机构组建运行工作。大熊猫国家公园阿坝管理分局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的派出机构,按照州委编办《关于大熊猫国家公园阿坝管理分局有关机构编制事项的批复》,核定阿坝管理分局一正三副,事业编制24名,内设机构7个。大熊猫国家公园阿坝管理分局及时运行,确保了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六是加强日常巡护监测。严格执行日常巡护监测制度,健全完善巡护监测技术规程,科学划定巡护监测线路,对试点区大熊猫活动主要区域实现全覆盖。新建生态定位观测站1处;划定巡护线路线163条,总长8527.2公里,对试点区覆盖面积85%;制定监测样线180条,监测样地数105个,监测体系覆盖该范围80%。通过开展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和恢复重建等项目,大熊猫栖息地生境日益改善,种群数量稳定增长。2019年,卧龙自然保护区在国家长江经济带评估中名列榜首。
七是强化试点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2017年以来,试点区涉及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和“回头看”反馈意见等专项行动反馈问题涉及的生态环境问题47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和“回头看”反馈意见等专项行动反馈问题45个,其中涉及水电站问题22个、矿业权问题13个(采矿权1个、探矿权12个)、旅游问题7个、其他问题3个,已全部完成整改,并于2019年12月底上报省林草局和州级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和销号。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省级暗访组反馈卧龙问题2个,已进行整改,并按要求上报州环保督察办。
八是全力做好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迎检准备工作。2020年是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收官之年,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年底完成,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抓好有关工作,阿坝州林业和草原局及时组织召开阿坝州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评估验收布置会,对评估验收工作进行安排、对评估指标进行解读,认真做好评估验收资料的收集、汇总、上报工作,为国家评估验收交一份满意答卷。(龚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