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千山堆绣,百川织锦。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正在紧锣密鼓推进。
2019年8月19日,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在青海西宁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指出,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这是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年来,青海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行动指南,加紧落实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各项任务。
今年5月,青海印发《推动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工作方案》。眼下,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正根据自然资源部的督查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评估意见,全力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年内正式设园。
5年前,历经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的10年治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拉开帷幕。
此前,“条块分割、政出多门”困扰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查办一起案件,往往需要公安、国土、农牧、环保几个部门同时出动。”黄河源园区管委会资源环境执法局执法大队首任队长、在黄河源头玛多县多个部门工作过的仁青多杰坦言,“但谁都管不全,也都管不到底。”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成立,改变了条块分割的局面。管理局下设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管委会,国土、环保、水利、林业等县级主管部门一体纳入管委会,整合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县森林公安、国土执法、环境执法、草原监理、渔政执法等部门,也整合成管委会下属资源环境执法局一家。
“对所涉4县进行大部门制改革,理顺了自然资源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的关系,解决了执法监管‘碎片化’问题。”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赫万成说,“一块牌子管到底,让最美的自然享有最严的保护。”
夏日的黄河源头,鄂陵湖水天一色,湖畔野花绽放。
对于49岁的达日杰来说,这样的场景陌生而又熟悉。“过去,草场退化严重,牲畜饿死时有发生。”回忆起10多年前的场景,达日杰深有感触,“如今放牧的牛羊减少了,生态变好了,变化来之不易啊!”
身为玛多县的一名生态管护员,达日杰除了维护生态环境卫生,还使用手机APP报送巡察情况,记录保护区内的动植物状况等。
三江源保护区内如今有生态管护员1.7万多人,户均年收入增加2万余元。生态管护与精准脱贫相结合,组建起“点成线、网成面”的管护体系,穿上巡护服的牧民成为这片土地的守护者。
“这两年,澜沧江两岸变化很大,黑土滩少了,植被更好了。”澜沧江源昂赛乡生态管护员乐尕说,“野生动物又多起来了,不少动物以前没有见过。”
随着水源涵养功能提升、地质灾害治理、生态监管与基础支撑等一系列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江源园区内生态系统进一步好转,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11%、30%以上,藏羚羊数量由之前的不足2万只增长到7万多只,雪豹、普氏原羚、野牦牛、藏野驴等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改革不止歇,探索不停步。赫万成说:“一年多来,三江源逐步探索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积累了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