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公益 > 正文

截污清淤 美化河岸

又见碧水润榕城

颜 珂 邵玉姿    2020-05-13 10:24:32    人民日报

打铁港边住了36年,福建福州市民林艳庭却几乎认不出它眼下的模样:两岸密密麻麻的老房子没了踪影,一湾碧水,绿树相拥。“样子变了,气味也变了。”

“榕城”福州水网密布,150多条河流润泽城区。城市化飞速向前,基础设施却没有跟上。回应群众呼声,2016年,一场力度空前的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开始推进。

先摸病症。市领导带着相关职能部门密集调研,踏遍所有内河水系。“病”得最厉害的内河,往往窝在老旧小区,房屋挤满河岸,有的甚至盖过河道。有个场景,市建设局副局长朱宸熠至今记忆清晰:穿过几间旧屋,摸到一条河边,河面满是垃圾,老鼠踩着垃圾就在上面跑。

问题出在哪?市领导请来闽江畔有经验的船工渔民座谈,一句话就点出病灶:“污水收不住,客水(意为活水)进不来。”

收污水,靠管网。城区地下管网2500多公里,福州下决心摸底,有“病害”的居然占七成。管网空白处更叫人头疼:老旧片区污水直排,周遭小河自然不堪重负。

病症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管网。“这轮治水,从一开始就瞄着治本。”朱宸熠说。

给现有管网“治病”,清淤、修复、更新一起上。2500多公里管道,福州已经“治”了2200多公里,剩余300公里也将在今年完成。另一道“防线”更紧迫——管网收不住的污水,沿河直排的污水,都得截住。

“过去不是没试过截污,可河岸都被房屋占着,建设部门单打独斗,只能把截污管埋河里,几年下来,大多损坏。”在福州工作35年,历经数轮治水,市规划院院长高学珑道出此轮治水的不同:主要领导牵头,市主导、区负责、部门统筹,综合治理。

内河两侧,挤占河道、直排污水的房子,大约300万平方米。福州用了100天,完成了史上最大规模拆迁。大口径球墨铸铁截污管沿河埋了足足250公里,加上896个截流井,把直排污水彻底兜住。兜住了再“打扫”,福州用“笨办法”——干塘清淤,让河道彻底“洗澡”,清出淤泥295万立方米。

截污水,引活水。闽江近海有潮汐,利用潮位差,每天引1650多万立方米闽江水入城,沿内河“走一遭”。如今,福州内河流速保持在每秒0.2米以上。

截至去年底,福州已完成99条主干河道、28条支流治理,建成区44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在此基础上福州又做“加法”:种树、修路、亮灯、造景、建园,500多公里步道,串起270个滨河公园,水道“嵌”进绿道,成为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之一。

治水提升了生态,也带火了老旧小区改造。去年,林艳庭在打铁港边的老房子被征迁了,她用补偿款在闽江边买了一套江景房,“我现在住的星港社区有1600多户居民,大多借老旧小区改造住上了好房子。”

 

《 人民日报 》( 2020年05月12日 01 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湖南省数码摄像艺术协会湘西泸溪献爱心
下一篇:“云端”传递守望相助的情谊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