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公益 > 正文

北京师范大学为抗疫提供公益心理热线

2020-05-12 10:23:19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全球人民都承受了很大损失,不光是身体上的伤害、经济上的重创,在心理层面也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疫情引起的心理问题,在2020年2月3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有关部门也及时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北京师范大学拥有全国排名第一的心理学科,也积极引领和实践了这次对民众的心理疏导工作。在1月27日疫情之初,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开通了北师大心理抗疫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在疫情期间为医务工作者、警务人员以及其他普通民众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服务,后来这个服务还扩展到了海外同胞群体中。

 

 

长江商学院和中国联通北京公司全力支持了这个心理抗疫热线的建立。项目主要发起人之一、长江商学院校友陈铁力以及中国联通北京公司郭柏都表示:疫情期间的心理热线对于缓解心理压力、保持社会稳定非常重要,支持这样的公益活动责无旁贷。

从北师大抗疫心理支持热线开通后的咨询情况看,普通民众的咨询集中在恐慌、焦虑、害怕这一类的情绪,担心自己被感染。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压力则来源于工作压力、工作困难以及工作中发生的心理创伤,比如个别患者情绪和行为失控,或者在救治过程中被病毒感染或身边有同事因感染去世等。针对海外同胞的热线则反映出大家因无法回国、想念家人,身在国外独自隔离的孤独感,担心在国外受到感染的焦虑;或由于疫情影响,无法按原计划工作和学习而出现的缺乏生活动力,失眠、暴食、心悸、压抑的情况。

 

国家卫健委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 乔志宏

 

目前国内疫情已经缓解,各地陆续开始复工复课。但疫情并未完全结束,全社会还面临“边防控、边复工复课”和“外防输入”两个考验。人们陆续从家里走出来,重新面对人群,难免有人不能放松心情。应该如何调整心态以适应这种环境呢?国家卫健委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乔志宏教授说:从长期隔离的状态逐渐恢复正常工作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目前我们还需要调整自己对现阶段生活期待,意识到抗疫工作将要继续持续一段时间,这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我们的生活常态。因此我们要让自己从过度紧张和难以放松的状态中转移出来:比如注意规律生活和工作,适量运动、健康饮食,在合理范围内进行社交,不过度担心但也不放松警惕,通过这些方式保证自己在特殊时期内的效能感和对生活的掌控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帮扶跟上,防返贫有保障
下一篇:“助残脱贫 决胜小康”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