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湖区是西安市中心城区,人口密集、要素集中,加强社会治理任务重、责任大。近年来,莲湖区紧紧把握社会治理脉动,坚持党建引领,强组织、打基础、转职能、兴科技,努力探索具有古城特色、时代特征、区域特点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强化党建引领,打造基层治理“红引擎”
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城市党建工作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施意见(试行)》,成立以区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1次领导小组会议,综合分析研判,研究工作思路、重点任务及推进措施,强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顶层设计,打造“一线指挥部”,发挥议事协调功能,引领和推动社会治理。
发挥“一线战斗堡垒”作用。扎实开展“五化”标杆社区党组织创建活动,打造“五化”标杆社区党组织9个。实施“班长工程”,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把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纳入全区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库。在党员中开展“莲心·360 民有所呼我有所行”专项行动,通过“我听书记讲党课”“吹响党员集结号”“书记,我在这里”等三项活动,强化党员先锋意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党建引领在一线。
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将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建立以1个区级、9个街道、N个社区和新兴领域党群服务中心为主体架构的“1+9+N”党群服务体系,共打造党群服务中心140个。推行“党建+平安”“党建+民生”“党建+公共服务”等模式,通过设立示范岗、组建志愿队、开展承诺践诺活动等形式,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注重发挥党建工作溢出效应和辐射作用,引导居民群众把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家”,积极参与地区基层治理。
夯实组织基础,共建共治画大“同心圆”
以全覆盖建强组织体系。建立“三联一延”机制,实行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将党组织和党建工作触角延伸到网格,打通社会治理“神经末梢”,实现城市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全覆盖。强化街道社区、单位和新兴领域党建融合共享,建立区域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形成以区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为“一线指挥部”、街道“大工委”为“龙头”、社区党组织为“战斗堡垒”、分布在城市各领域基层党组织为点和面的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构架,构建沉底到边的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系。
以大融合创新治理模式。推行区域党组织共建,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的区域化党建平台,打造城市区域化“党建联盟”。探索街道、社区党组织委员兼职制度,按照“3+X”模式,吸纳辖区派出所、市场监管局、税务所和有一定影响力的驻地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建立联席会商、群众评议等制度,定期研究基层治理重大问题,构建相融互动、协商共治模式。
以组织化集聚社会力量。突出群众需求导向,以区“萤火虫”志愿者协会为依托,成立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街道成立社团促进会,社区开辟社团活动阵地,在组织开展社团活动中培育群众的公共参与意识,形成“全区联动、街道发动、社区活动”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全区登记备案社团组织503家,通过区域化党建培育行业协会商会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为重点的社会组织230家。
强化主责主业,激活街道社区“潜动力”
优化街道职能权限。出台《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职责清单(试行)》等10个优化职能的街道改革配套文件,强化街道统筹社区发展、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管理等职能,赋予街道社区重大决策建议权,下沉社区事项统筹协调权、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考核意见反馈权。强化街道对驻区单位和各类行业创先争优、文明单位创建的审核建议权、一票否决权,让街道统筹协调有抓手。
优化街道组织架构。根据街道职能定位,在街道统筹设置党政综合办、党建办、城市综合管理办、社会事务办、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办、区域发展办等6个内设机构,综合设置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治理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综合保障服务中心等3个事业单位,组建街道综合执法队,形成街道“6+3+1”组织架构,推进街街道内设机构的功能调整和运行优化,提高发展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推动街社减负提能。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实行街道社区工作事务准入制度,明确社区履职、协办、代办“三项清单”,取消对社区工作“一票否决”事项,禁止将社区作为行政执法、拆迁拆违、环境整治、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工作事项的责任主体。出台社区减负增能规定,建立健全自下而上评议制度,精简考核、评比、台账等事项,实现区级职能部门服务基层规范化机制化。
强化网格化治理,提升服务管理“新能级”
统建一张网格,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按照属地性、完整性、适度性的原则,将全区9个街道131个社区划分为364个管理网格。建立网进格事项准入规范,细化专职网格员职责参照清单6大类80项,明确网格员在日常网格巡查中需要发现上报的问题及提供的服务,规定事项的牵头处置部门,设置最低处置时限,推动社会治理相关部门与区综治网格服务管理中心高效联动。
建强三级中心,实现指挥调度实战化。根据“四有”要求,加强区、街道、社区三级综治网格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实体化运作。按照“1+9+131+N”模式建强纵横实战平台,1个区级中心管指挥,负责全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统筹协调、督促考核;9个街道中心管中转,负责辖区街道属职能单位协调联动;131个社区中心管承办,第一时间回应群众诉求;N个社会治理联动职能部门随时响应,闻哨报到。明确“信息采集、问题发现、分析研判、流转交办、执行处置、协调联动、日常督办、结果反馈、考核评价”九步闭环运行方式,建立健全联动指挥、网格化服务管理、分析研判、处置调度、督查督办、考核评价等机制,规范网格化社会治理运行质态,提升上报、派单、处置等事项流转效率,做到动态管理到人、静态管理到物、跟踪管理到事。
优化指挥平台,实现智能应用集成化。按照“先建后整、先有后优”原则,整合基层党建、社会综治、城市管理、治污减霾、公共服务等平台资源,实行“一网张统筹”,着力打造集指挥调度、预测预警、实时管控、综合调处、督导考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指挥平台,实现“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办”。
打造网格队伍,实现服务管理专业化。以“实用、实战、实效”为导向,按照“3+2+N”(3即网格长、社区民警、专职网格员,2即网格指导员、网格业务联络员,N即兼职网格员)的思路,组建一支364人的专职网格员队伍。建立健全网格员管理、考核、激励等机制,建立区、街道两级培训模式,把专职网格员打造为“宣传员、采集员、联络员、调解员、管理员、服务员”。
强化科技支撑,治理发展插上“智慧翼”
深入推进“智慧莲湖”建设。拓展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平台功能品质,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平台互联互通。建立北院门风情街应急智慧系统,并将节假日应急管控服务外包,提升管控效能。升级改造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应急指挥系统,实现监控统计范围由“街道”扩展到“街区”,增强旅客“画像”功能,使数据信息更加精确全面。加强“智慧社区”“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建成“智慧社区”20个、“智慧安防小区”25个,在424个小区安装电动车智慧充电设备。
打造智慧市民服务中心。结合深化“放管服”改革,投资4.55亿元打造全省一流的总面积达2.69万平方米的3.0版智慧市民服务中心,开设“掌上市民中心”功能和24小时自助服务区,并在全省首家实现5G移动信号接入。目前,市民中心共进驻46家部门和单位,设置办事窗口141个,将487个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西安政务服务网,可办理服务事项886项,实现办事指南准确率100%,网上可办率达90.71%,“最多跑一次”事项办理率达96.6%,实现了“一网通办、一门通办、一窗通办、一次办结”。
推进便民服务一站式受理。加快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助力社会治理创新,把信息管理系统和党建服务、政务服务、社会服务及各部门职能有机整合,开通“悦享莲湖”公众号,设立职能部门服务群众APP移动端,把互联网+政务+服务+商务送到百姓手机端,为居民、企业提供党建、社保、经济、民政、计生、应急、综治、城管、物业等全方位优质便捷服务,实现社区便民服务一站式受理。 (李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