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第十四场。陕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秘书长黄超系统介绍全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情况。全国第1期试点市代表,宝鸡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景耀平,铜川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刘西林,安康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王安中出席发布会。
2020年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的起步之年,陕西省宝鸡、铜川、安康、榆林、西安5市为全国第1期试点市。试点一年来,宝鸡等5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突出政治引领,聚力重点突破,夯实各级责任,强化基层基础,努力探索符合省情、具有市域特点、满足群众新需求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突出政治引领,健全组织体系
陕西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市域社会治理全过程,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共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省委和省政府去年出台了《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陕西的决定》,成立了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和省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省级57个相关部门参与的省委平安陕西建设领导小组,专门设立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专项组,统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各市、县区均建立了市域社会治理组织协调机构,完善工作联动机制。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把市域社会治理作为平安陕西建设重要内容纳入全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印发实施工作考评及授“平安鼎”实施办法、重点县(区)认定和管理办法,建立平安指数预测预警系统,形成“每月通报、半年预警、年底测评、年度考核”的考评体系。同时,健全督办落实体系,定期对市域社会治理重点领域工作开展检查,树牢经济报表和平安报表一起要、抓发展和抓稳定两手都要硬的理念,形成了从“小平安”到“大平安”转变的工作格局。
突出试点任务,实施重点突破
陕西出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若干措施》和试点工作《方案》《指引》,明确3大方面17条88项具体任务,制定了秦岭生态安全、平安建设满意度等4个方面11项工作任务。宝鸡等5市先期试点,其他5市申报第2期试点;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和韩城市纳入省级试点,与第1期试点市同步起跑推进。制定试点工作《三年行动方案》,量化细化试点任务,实现对市域社会治理考核全覆盖。聚焦重点工作,围绕影响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基础、智能化支撑作用,既注重陕西特色、区域特点,又突出查找短板、着力解决问题。开展防范化解重大社会稳定风险专项行动,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改善、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省安全稳定形势总体稳中向好。
突出层级推动,强化责任落实
强化省级推动,省委和省政府两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若干措施》,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印发《关于深化街道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强化市级发力,用足用好地方立法权,整合资源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督导考核、协同推进落实,推动解决市域内重点难点问题,咸阳打造“五链共治、法在基层”诉源治理升级版,汉中创新建立“四个一”市域治理模式,统筹推进工作。强化县级实施,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办好县域民生实事,解决突出问题,多举措推动工作落地见效。强化镇街落实,全省1311个乡镇(街道)党委政法委员全部配备到位,通过以会带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队伍依法办事、群众工作等能力。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和网格化服务管理,把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楼栋、每户家庭,让“微治理”释放出大能量。
突出基层基础,力促落地见效
注重源头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总结完善富县“群众说事、法官说法”等一批基层经验,今年以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7.8万件。在疫情防控期间,综治网格员与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共同做好信息收集、排忧解难、扶危济困等工作,“小网格”发挥了大作用。注重科技支撑,加快推进政法智能化建设。全省法院全面完成核心系统“上云”工作。省检察院加快搭建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检察端运行系统。省公安厅升级“三秦警务云”。省司法厅推进“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创新“数字立法”。注重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省市、县、镇、村四级综治中心已全部挂牌运行,67%的市县综治中心落实了事业编制。整合现有各类调解资源,搭建了省市县镇村五级解决矛盾纠纷工作平台,为在基层定纷止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陕西将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纳入“十四五”规划统筹推动,聚焦问题短板,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陕西,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