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通过 “收容教养”退出历史舞台

“教育+保护”拯救“坏小孩”

2020-12-28 12:24:41    人民法院报

近年来,多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只是个孩子”显然无法当作他们逃避法律和社会规则约束的借口。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矫治?如何更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如何帮助“坏小孩”们回归社会?

12月26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闭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历经三次审议,顺利通过,并将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将原有法律由57条变为68条,明确教育和保护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提前干预,完善了分级预防、干预和矫治措施。

专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修订后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则规定,未成年人实施刑法规定的行为,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经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同意,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公安机关可以决定对其进行专门矫治教育。省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至少确定一所专门学校按照分校区、分班级等方式设置专门矫治教育的场所。专门矫治教育的场所实行闭环管理,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未成年人的矫治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

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郭林茂介绍,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收容教养”措施改为专门矫治教育。“这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刑法修改完善,对特定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实施专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修订后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还明确,专门学校应当与接受专门教育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强联系,定期向其反馈未成年人的矫治和教育情况,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亲属等看望未成年人提供便利。

“收容教养”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修订后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获得通过,在收容审查、收容遣送、劳动教养、收容教育相继被取消或者废止后,最后的“收容教养”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1952年,我国确立收容教养制度。专门学校原来叫工读学校,早在1955年就在北京设立,后来逐渐在全国推广。一直作为教育、感化和挽救罪错未成年人的主要场所。

2019年,相关指导性文件提出,要完善专门教育与收容教养的衔接。许多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建议,将专门学校作为收容教养的场所。据此,修订后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收容教养进行改革完善,不再使用“收容教养”的概念,将相关措施纳入专门教育,建立“专门矫治教育”制度。

据了解,这种制度设计的考虑主要有两点:一是关爱保护,二是教育挽救。

“对触犯法律的未成年人的最佳处理是教育,辅之以必要的惩戒和矫治,进而挽救感化。这些未成年人在专门学校接受教育,不仅进行法治教育、行为矫治,还要完成义务教育,根据情况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其掌握基本生活技能,顺利回归社会。”郭林茂说。

坚持分级预防、分级干预 强化各方教育责任

犯罪行为之外,修订后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界定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含义,针对不同等级采取相应措施,体现了分级预防的理念。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行为,包括吸烟、饮酒、旷课、逃学、沉迷网络等。严重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有刑法规定,因不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行为,以及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郭林茂表示,此次修订强化了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干预,加强了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层面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全国人大代表杨莉在分组审议时指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最高法: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性质恶劣者绝不姑息手软
下一篇:女子取快递遭诽谤案,为何从“自诉”转“公诉”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