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主动担当作为 “三个融入”书写四川戒毒答卷

——访四川省戒毒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安家爱

赵颖    2020-12-01 17:30:55    法治日报

强制隔离戒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规定的四种戒毒措施之一,在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作用。

长期以来,四川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在收治病残人员、艾滋病感染吸毒人员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坚持“三个融入”工作思路,主动担当作为、服务大局,在凉山州脱贫攻坚中取得了哪些成绩?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作出了哪些努力?

11月23日,四川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四川省戒毒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安家爱就上述问题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

记者: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禁毒工作,提出一系列加强禁毒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做好新时代禁毒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请您介绍一下,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是如何遏制毒患,开创禁毒工作新局面?

安家爱:四川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省司法厅党委的领导下,全方位厉行禁毒方针、全链条参与禁毒人民战争、全环节推进禁毒防艾工作,在毒品问题治理的“预防、打击、戒治、帮扶”四个环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担当作为。

在预防环节大力开展禁毒宣传。一是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戒毒的专业优势,广泛深入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普及毒品预防知识,着力提高全民禁毒意识和抵制毒品能力。四川省建立34个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指导站、15个自愿戒毒咨询点、8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7个禁毒教育基地,不断扩大禁毒宣传教育的覆盖面。二是在司法厅的协调下与公安、卫健、教育各部门密切配合,将禁毒宣传教育与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健康教育、疾病防治等主题教育相结合,进学校、进单位、进企业,努力实现宣传教育效果最大化。三是创编禁毒防艾公益舞台剧《情满彝山》,在全省毒品重点地区举办10场公益巡演,在全省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举行千余场禁毒教育讲座,服务群众70万余人。

在打击环节加强社会协同配合。一是立足职能发挥,构建“一院五区”病残戒毒人员收治格局,对全省病残戒毒人员依法依规应收尽收,实现了“零拒收”,最大限度减少社会面患艾吸毒人员交叉传染,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二是配合动态管控,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密切协作,戒毒场所分别与驻地公安机关建立所地执法协作机制,打通“所内所外”情报信息共享渠道,实现对吸毒人员的实时信息交流和有效动态管控,开展毒品成瘾认定,协助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服务全方位毒情监测预警体系。

在戒治环节实施科学专业矫治。一是优化制度设计。在全国统一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下,完善实施细则,制订11个地方标准,构建起区域分设、专业戒治、医教并重、有效衔接的工作体系,设定分期戒治目标、措施、处遇及评估标准,充分发挥心理、康复、医疗等专业戒治手段的作用,形成制度化、程序化、模式化的四川实施方案。二是加大科学戒治。推广运用司法部31个优势戒治项目和8项戒毒新技术新方法,开展“AR+AI”戒毒评估,探索运动戒毒,通过运动训练降低吸毒人员对毒品渴求。三是加强戒毒治疗。构建起省级医联体、“监狱+戒毒”医联体、所地医联体三级医疗协作网络,借用社会优势资源,开展疾病诊疗合作和戒毒医疗合作,既基本满足戒毒场所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又大大提升戒毒治疗工作水平。

在帮扶环节加强衔接帮扶。一是做到无缝衔接,建立集中收治转送工作机制,对所有期满戒毒人员实现必接必送,抓好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无缝对接,全力打通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最后一公里”。二是实施后续照管。转介协调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抗病毒治疗,缓解戒毒人员对毒品的渴求,提高艾滋病感染人员的生命质量。三是指导社区戒毒(康复)。对社区工作人员、禁毒志愿者开展定期培训。通过实体指导站和微信、电话、网络等平台,对出所人员持续开展回访帮教、心理咨询、法制讲座、预防复吸训练、就业创业辅导等方面的康复指导,最大力度帮助戒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

记者:四川省戒毒管理局与北京师范大学在艾滋病感染戒毒人员管理方面进行了长期合作,通过科学理论加以指导实际工作。那么,四川在艾滋病感染戒毒人员的科学戒治上,积累了哪些经验,取得了哪些成果?

安家爱:在对艾滋病戒毒人员进行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实践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开展专业化戒治。四川省司法厅历来重视四川省戒毒管理局与北京师范大学深度合作,共同开展艾滋病戒毒人员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的实证研究,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十年的实践和研究,固化了制度成果,形成了以安全管理为前提、以人文关爱为载体、以医疗救治为支撑、以权益维护为基础、以教育矫治为核心、以转介帮扶为延伸的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工作经验。通过“蓝莲花”“冰凌花”等项目提质增效,推动“分类管理模式”的改革,在系统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推出了《守护那朵蓝莲花——中国艾滋病人管理的人文关怀与法律保障》,提炼形成《“蓝莲花家园”模式提升艾滋病戒毒人员生命质量》《HIV感染戒毒人员双重歧视下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研制了“涉罪未成年人心理测试量表”(全国测试版)等一系列成果。

具体来说,四川艾滋病戒毒人员分类管理与关怀救助的工作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在安全防护中实施“零距离”管理。以“零距离”为要求,实施安全管理。将专业化“人防”、精准化“物防”、现代化“技防”贯穿安全管理工作始终,实现场所内外、艾滋病戒毒人员与一线工作人员的可亲、可近、可防、可控的“双向安全”。

二是打造“家园式”戒治环境。以“家园化”为理念,进行人文关爱。在依法管理的基础上,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卫生的戒治环境,多管齐下实施针对性的情感关怀。从传统的“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提供更高层次的、更宽范围的关心与爱护措施,不断完善情感支持系统。

三是开展针对性诊疗与全程性抗病毒治疗。以“生命质量论”为引导,实行医疗救治;以急性生理脱毒治疗为基础,以常规诊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为支撑,提供优质、科学、专业的医疗服务,拓宽其生命宽度;强化职业暴露应急处置措施,实现“零感染”目标,实行认知教育。

四是实现以“去污名化”为方向的权益保障。除保障基本权利外,重点维护艾滋病戒毒人员的知情权、人格尊严权、生育权不受侵害,重视对“艾同”的平权教育与保障。

五是开展以“艾滋病感染到我为止 ”为目标的教育矫治。建立心理评估档案,实行心理危机干预,为促进艾滋病戒毒人员戒除毒瘾、自觉阻断艾滋病病毒传播,坚持生命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亲情教育等特色教育。

六是建立以“无缝衔接”为基准的转介帮扶。重视技能培训与资金支持,提升回归社会能力。以“爱之家”工作站、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指导站为阵地,延伸戒治效果,持续开展艾滋病康复指导,降低复吸率。

记者: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提出“三个融入”,其中,第一个就是融入脱贫攻坚,请问,戒毒工作是如何与脱贫攻坚密切结合的呢?切入点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效?

安家爱:党中央把四川一些地区的脱贫攻坚作为工作重点,指出“关键是要精准发力,向基层聚焦聚力”,这为四川司法行政工作与脱贫攻坚的密切结合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川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融入脱贫攻坚的切入点就是凉山毒品问题治理、吸毒人员管控、解除戒毒人员的衔接帮扶,目标就是解决病、毒、穷三个交织叠加的问题。毒品是严重阻碍脱贫的拦路虎,艾滋病是严重妨碍致富的绊脚石,毒情与艾滋病病情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是群众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做好戒毒工作、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好解除戒毒人员的后续帮扶,就是做好治毒治贫工作,就是对凉山、四川乃至全国脱贫攻坚工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直接最有效的融入和支持。

2018年6月,在省司法厅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凉山的布托、金阳、昭觉、喜德、美姑建立了5个“爱之家”禁毒防艾法律服务工作站。“爱之家”工作站是四川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助力凉山脱贫攻坚的阵地和战场,是发挥强制隔离戒毒职能,面向凉山吸毒人群和社会大众开展禁毒宣传、戒毒指导、助贫助困、远程视频探视、公共法律服务指引等服务于一体的集成化工作平台。

“爱之家”工作站具体开展的工作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推进禁毒防艾;二是提供戒毒指导。协调解决在收治管理、教育戒治中的问题和困难,协助当地转介解除出所的艾滋病感染者提供后续照管,提供戒毒咨询、就业指导、推介就业项目;三是助贫助困。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对戒毒人员未成年子女、困难家庭给予帮扶,推动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安居,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四是提供远程视频探视。发挥亲情戒治作用,与家属、社区共同开展戒毒人员教育戒治工作;在“爱之家”,戒毒人员的亲属只要提前申报,就能在“爱之家”远程探视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的戒毒人员。五是提供公共法律服务指引。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面向社会弱势群体、困难家庭、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艾滋病感染者等提供公益性法律咨询、辩护、代理、司法鉴定等服务。

“爱之家”工作站紧紧围绕“服务人民解难题”的目标,坚持以工作站为“点”,将禁毒防艾工作覆盖到涉毒涉艾人群、因毒因艾致贫困难家庭、易染毒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这个“面”,以点到面再扩大到社会面,力图将戒毒工作的专业优势通过职能延伸辐射更为广泛和精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的禁毒戒毒法律服务。

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司法行政戒毒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基于怎样的工作思路?

安家爱:融入社会治理体系是毒品问题社会治理的要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对于毒品问题治理要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的现实路径。禁毒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和公民,都应当依法履行禁毒职责或者义务。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明确开展为期三年的禁毒人民战争,司法行政戒毒工作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市域社会治理,自觉担当起毒品治理具体执行者的责任,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禁毒委员会组织协调下,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推动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禁毒工作格局,全面推进禁毒人民战争。我们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来推动:

一是筑牢戒毒场所安全根基,常态化开展违规违禁品和隐患的大清缴大排查大整治,发挥戒毒场所“第二战场”作用。二是加强驻地联防联控联动机制建设,建立定期沟通安全会商制度,在信息共享、防控治理、应急处置等方面广泛协作,定期开展联防联动演练。三是建立病残吸毒人员集中收治工作协调机制,在“一个中心五个专区”的基础上,统筹病残吸毒人员专所的规划建设,完善接收移交、安全管理、医疗救治、教育戒治等制度,对病残吸毒人员做到依法依规、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减少肇事肇祸和社会治安的源头。四是建立转送工作机制,对所有期满戒毒人员实现必接必送,抓好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无缝对接,加强对吸毒人员以及期满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跟踪管理,做好吸毒人员服务管理工作,从根本上减少毒品需求、遏制毒品社会危害。

记者:作为司法行政机关,戒毒系统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做了哪些努力?

安家爱:近年来,四川省司法厅大力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戒毒系统积极响应,协调司法行政系统法律服务资源,为戒毒工作相关法律服务人群提供专业戒毒法律服务。

第一类是戒毒人员。戒毒人员作为一名公民,在被执行强制隔离戒毒的同时,仍然可以获得公共法律服务。戒毒人员在结婚、离婚、继承、诉讼等情况下获取公共法律服务时,最常见的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戒毒人员的家属。第二类是戒毒人员家属。本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戒毒人员的家属也是戒毒工作相关法律服务人群。第三类是社会公众。在戒毒单位主动向全社会开展戒毒工作相关的公共法律服务的时候,社会公众是公共法律服务最广泛的受众。

此外,开展了四项公共服务。一是法律常识教育。主要是组织戒毒人员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二是法治宣传。通过已建成7个禁毒教育基地将普法宣传延伸到社会公众。三是法律咨询。拓展社会帮教主体定期开展法律咨询等工作。四是法律援助。协同地方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法律援助部门形成合作机制,切实为戒毒人员亲属申请法律援助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便利。

记者:艾滋病感染人员身体差、并发症多,对戒毒医疗提出了高要求,刚才安局长谈到了通过医联体建设来提高戒毒场所医疗服务能力,请您介绍一下具体做法有哪些?

安家爱:不仅是艾滋病感染人员,所有戒毒人员普遍身体差、易患病。“病人”是吸毒人员的三重属性之一,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要最大限度地戒治挽救吸毒者,充分保障戒毒人员的健康权。司法部、国家卫健委共同作出关于加强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医疗工作的安排部署后,四川省司法厅和省卫健委率先在全国出台《关于加强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医疗工作的实施方案》,为戒毒系统与社会医疗机构合作提供了政策指引,在内部整合、协作共建、政策技术上实现了较大突破,借势发展、借智作为、借力推进,全力推动四川戒毒医疗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在内部整合上实现突破,下活“一盘棋”。集全系统之力在成都戒毒康复所挂牌建设省局中心医院,调配医护人员23名,按照三级医院病区建设标准完成病房改造,增设内科、外科、女性综合病区,床位数增加140张,基本满足全系统重症患者的转诊需要,建设5个标准HIV初筛实验室,实现艾滋病检测全覆盖。

二是在协作共建上实现突破,织密“两张网”。构建病残收治合作网。四川省司法厅与省禁毒委、发改委等8家单位联合制定《四川省病残人员收治管理办法(试行)》,戒毒管理局与7个市(州)禁毒委签订《所地执法协作机制合作协议》,构建病残戒毒人员收治区域网,分区域分类收治重症病残、精神病、传染病、艾滋病人员。共建胸痛专科、重症医学专科、精神病专科等7个专科联盟,提高病残人员应收尽收和应治尽治能力。构建医疗协作网。聚焦医疗共建共治共享,建立起覆盖全系统的三级“医联体”网络。建立省级医联体,四川省戒毒管理局与省人民医院开展远程合作机制;建立所地医联体,实现所地信息共享、设备共用、患者共治。

三是在政策技术上实现突破,打通“三个通道”。打通政策通道,四川省司法厅和省卫健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医疗工作的实施方案》,政策的出台推动了与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和社会医院的合作升级。打通技术服务通道,四川戒毒场所的所有医疗机构全部纳入驻地组建的医联体,实现了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疫情期间,通过远程诊疗,发热人数、离所就医人数、离所住院人数、门诊就诊人次分别同比降低28%,90%,78%,26%,检验了医疗协作的实践成效。打通绿色救治通道,在地方医院开设戒毒人员专用病房,实现病员分级转诊绿色通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病历资料档案信息互通。经过“绿色通道”送诊人数已经达到2293人次,有效提升了戒毒人员的救治时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哈尔滨警方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活动
下一篇:江苏从严从重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