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建议发出后,经过整治,定边县境内56万亩被残留地膜侵害的耕地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地膜残留反复危害耕地的隐患也大为减少。”全国人大代表石光银对陕西省定边县检察院今年年初发出的一份关于根治地膜白色污染、保护耕地生态安全的检察建议赞不绝口。
定边县地处毛乌素沙漠和白于山区,地域辽阔,春季多风,夏季干旱,是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近年来,为抗旱防风保暖育苗,地膜被当地农林产业广泛使用,但也逐渐成为白色污染的重要来源,给整个生态环境的循环净化埋下极大隐患。
今年年初,定边县检察院检察长郭永刚在乡村走访时发现,大量的残留地膜堆叠,影响农村风貌。经走访专家,了解到地膜难以降解,若靠自然风化分解需要数十年乃至数百年,长此以往对耕地的破坏后果不可估量。
受多年粗放型生产模式影响,当地农民春季大量使用地膜,秋收时部分农民只关注农作物收成,将大量地膜残留在耕地内或垒在道路两旁未有效回收,加剧了农业面源污染。到了第二年春耕时节,有的农民将地膜直接翻埋,有的则用拖拉机将地膜收集起来,采用现场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置,造成新的生态污染。地膜和滴灌袋随风飘到空中或挂在电气铁路线上,导致了危及铁路安全等重大事件。
今年3月、4月间,定边县检察院相继向白泥井镇等14个乡镇发出多份检察建议书,要求各个乡镇依法履职尽责,清理辖区内农用地膜,并向农民讲解农用地膜回收利用知识,建立起成熟的农用地膜回收利用机制。
白泥井镇等乡镇部门接到检察建议后,迅速作出部署,在检察机关的指导协作推进下,压实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主体责任,并结合本地实际,健全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日常监管,确保地膜污染防治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县农业局等单位随后建立完善农用地膜回收利用机制,采取多项措施,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用残膜等低价值可回收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置,减少对土壤的污染损害。
在检察建议的助推下,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经营,加强地膜污染防治,同时开展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扶持地膜回收网点和废旧地膜加工能力建设,创新地膜回收与再利用机制。
检察建议还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有关社会团体动员组织大量志愿人员到田间地头,进行农用地膜回收公益活动。定边县樊学、冯地坑等乡镇工作人员和定边县采油厂、长庆油田各采油公司的员工自发到山上田间,开展捡拾农用残膜义务劳动。(倪建军 米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