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一村一辅警”打通乡村社会治理“最后一纳米”

兰京 汪向群 童秋望    2020-10-28 16:33:50   

今年年初以来,湖北省通城县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践行社会治理新理念,高站位谋篇布局,在全县185个行政村(社区)推行驻村警务新机制,按照“政府出资、公安管理、村社使用”原则,组建了一支“五岗合一”(即:公安警务,基干民兵、应急安全协管员、退役军人事务员和村镇建设协管员)的一村一辅警队伍,185名辅警下沉到各村(社区)一线,积极开展法制宣传、信息收集、矛盾化解、治安巡查、交通疏导、重点管控等基层基础工作,打通了乡村社会治理“最后一纳米”,有效盘活了警力,实现情警“秒处理” 、矛盾“零上交”和 “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工作总目标,为平安通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村一辅警”乡村矛盾纠纷“调解员”

在通城,185名“村警”优秀青年来自各村(社区),他们对本村(社区)人熟、地熟、情况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与村(居)民“零距离”相处,哪家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或重点管控人员他们“一脑清”,在协助派出所民警、乡镇及村(社区)干部处理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时发挥“前哨”和“纽带”作用,有效化解各类邻里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工作目的。

8月2日,大坪乡岳姑村两户姓胡的邻居因宅基地纠纷争吵多年,双方怨恨越积越深,辖区派出所和村干部多次调解未果。驻村辅警胡百战上岗之初,多次到双方当事人家里走访,听取及交换调解意见。因他对双方当事人情况比较了解,又沾亲带故,很快就成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望着两位胡家长辈在《房屋纠纷调解协议书》上签字时,小胡脸上露出了笑容。

8月18日,马港镇黄鹤村驻村辅警小毛在配合村委会开展人口普查建筑物标绘、小区划分等工作中,成功调解一起建筑工程施工纠纷事件,双方当事人对小毛的调解甚为满意,在握手言和的同时,向小毛坚起了大拇指。

“一村一辅警熟悉乡情民情,离群众最近,他们既是警民的‘连心桥’,又是矛盾纠纷的‘化解员’,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最后一纳米’,使矛盾纠纷‘不过夜’。”该县公安局局长田红强说。

据介绍,185名“村警”上岗不到两个月时间共收集民情、社情信息2000余条,涉赌、毒、黄信息21条,化解邻里矛盾纠纷489起,调解夫妻吵架94起,实现警情快速响应“秒处理”,矛盾纠纷“零上交”目标。

 

 

“一村一辅警”乡村社会治理的“协管员”

法制安天下,法治润人心。在通城乡村法制建设中,处处可见“村警”在田间地头,夜间屋场歇凉时开展法制宣传、治安巡查的忙碌身影,被村民喻为乡村最美“警”色。他们将触角延伸到农村法治“盲区”每一个角落,如阵阵清风拂入每家每户,引导村民学法、知法、懂法,人人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个人权益,掀起乡村法治建设一片新天地。

8月17日傍晚,北港镇枫树村胡家屋场人声鼎沸,晚饭后人们都喜欢来这里歇凉聊侃。星空下,驻村辅警徐昊鹏来到该屋场,向他们宣讲扫黑除恶、人口普查、识毒防毒等知识,赢得现场掌声阵阵。

四庄乡五花村驻村辅警李凡写得一手好字,还有绘画特长。9月25日,他带着自己手工绘制的12幅防灾避险精美漫画,手写的防灾宣传标语,在炎炎烈日下,到田间地头向群众图文并茂地宣传防灾避险知识,获到广大群众点赞。

在开展乡村社会治理工作中,治安巡查是“村警”雷打不动的工作。每当夜幕降临时,藏青蓝就成为了平安乡村的安全坐标。一双胶鞋、一根警棍、一只手电筒,是“村警”开展治安巡查的惯用装备。他们穿行每一个角落,每晚步行10000余步,用“铁脚板”守护百姓平安。

麦市镇是该县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头雁”。该镇党委投入专项经费40万余元解决“村警”吃住及装备,“村警”的荣誉感、归属感不断增强,工作积极性和战斗热情也随之而增。傍晚,年轻帅气的“村警”在值班民警带领下,佩戴新装备在麦市镇汽车站、月季庄园、小商品市场开展治安巡逻,全力维护辖区重点行业安全,护航地摊经济发展。

通过该县公安局“一村一辅警”工作微信动态信息可以看到,在塘湖镇的“红色苏区”、大坪乡的“中华古瑶第一村”、麦市镇的“月季庄园”、五里镇的“善缘谷”、沙堆的“紫鸡岩”、四庄乡的“荷花园”、马港镇的“东山屋场”等美丽乡村建设景点,各派出所整合乡(镇)一村一辅警力量,在景区积极开展治安巡查,维护一方安宁。

“‘村警’任务多样化,机动性强,是乡村社会治理的新型力量,局党委最大限度地挖掘整合“村警”力量,使警力拳头出击有力”。该局党委副书记吴鲁海说。

截止目前,通过法制宣传、上门走访、巡逻发现,全县185个行政村(社区)共有“五类”重点管控人员31人,教育转化19人。

 

 

“一村一辅警”农村交通管控的“疏导员”

通城县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与湘、鄂、赣三省六县通衢,东达南昌,南通长沙,北抵武昌,西连岳阳,四面通城,故而得名。境内106国道、杭瑞高速、武深高速交织。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县道路安全设施不断完善,但受地理环境限制,村级公路坡多弯道多,加之部分村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骑摩托车超载超速,给乡村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系牢村民 “安全带”,当好农村交通管控“疏导员”是“村警”义不容辞的责任。

塘湖镇黄袍山是一座英雄红色的山,也是自驾游、露营、穿越户外爱好者的天堂。一条“蛇形”旅游公路东西贯通,路面上急驰而过的车辆如蚂蚁牵线般川流不息,滚滚车流给红色苏区带来不菲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路面交通执法带来了巨大压力。“一村一辅警”队伍的组建,有效缓解了“经济长廊”交通执法警力不足问题。

荻田村位于旅游公路中段,沿线多条机械公路与旅游公路交织,加上“卓成矿业”石材运输超载超重屡禁不止,境内交通事故隐患多、管控难。8月的塘湖骄阳似火,晌午时分,旅游公路炙人的热浪高达2米,地表温度在60℃以上,“村警”黄大龙衣襟全湿,正沿线开展道路交通执法和重点路段巡查。

在五里镇左港村善源谷首届孝善文化灯光节现场,“村警”张海波积极协助村干部对旅客争夺停车位进行劝解,他身后还有几十台排着“长龙”的车辆等待他和战友们分流劝导。小张介绍说,他与其他13名‘村警’每晚徒步治安巡防20余公里,分流劝导游客车辆2000余辆,安全输送游客5000余人。

 

 

“一村一辅警”急难险重任务的“战斗员”

“一村一辅警”是公安警务向乡村社会治理延伸的触角,身兼数职的他们既是乡村社会治理的“宣传员”,又是急难险重任务的“战斗员”。185名“村警”大多数来自退役军人,他们不仅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纪律观念,还具备较强的战斗血性。

为了发挥“村警”这支庞大队伍更大效能,该局采取“先训先用”方式,联合县人民武装部、县应急管理局、消防应急救援大队等职能部门开设“讲武堂”,为185名“村警”进行为期一周的执法执勤和专业技能培训。

7月3日,是“村警”岗前培训最后一天,也是荆楚大地遭遇特大暴雨袭击的第二天,全县多个乡镇不同程度发生洪涝灾害。灾情就是警情,185名“村警”下课堂、上战场,在各乡镇及派出所民警带领下,立即投入到防汛抗洪战斗一线,24小时轮班值守巡查,对河流、水库、道路桥梁和城市排涝等重点环节进行巡查防守。仅3日当天,他们累计发现和整治汛情隐患、险点42处,处置群众求助警情100余次。

7月7日晚,石南镇虎岩村23组发生洪涝灾害,洪水至横冲屋地段电杆树倒塌。“村警”胡浪冒着倾盆大雨赶赴现场,他一边向村、镇干部汇报灾情,一边联系电站负责人及时断电,几次冒着生命危险跳到没膝深的水里用双手刨开堵塞物,将积水排干后,又组织村民将电杆树扶起,直到通电他才返回村委会。

7月16日,当过兵、扛过枪的麦市镇九房村“村警”葛智广协助县局刑侦大队、麦市派出所民警成功破获一起盗窃案件。他将刚学到的公安查缉战术与武警捕歼战术有机结合,只见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破门入室,以一招“抱腿顶摔”擒敌术迅速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8月14日一大早,市民杜女士满怀感激之情来到麦市镇派出所门口,将一面写有“犯罪克星 神警雄风”的锦旗送到他手中以表感谢。期间,麦市镇麦市社区和何塅村、金麦村的“村警”在开展入户走访工作中,配合派出所民警抓获吸毒人员6人。

“‘一村一辅警’战略真正实现了警务工作前移、缓解警力不足、信息触角延伸、服务距离贴近、群众工作深入的良好效果,有力夯实了公安警务基层基础”。该局党委副书记、政委余亚林说。

“一村一辅警”服务群众“零距离” ,在该县185个村(社区)反响良好,群众对“村警”工作满意度和矛盾纠纷调解有效率评价较高。该局通过以会代训、岗位轮训、集中培训等方式,着力培养“一村一辅警”的综合能力水平。目前,已有5名辅警已吸纳为“两委”班子成员,2名辅警进入村社支部班子。下一步,通城县公安局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支持下,将持续加大经费投入,在全方位保障待遇的同时,积极拓展职业发展空间,营造拴心留人的政策、工作、生活环境,持续提升“村警”的战斗力和服务力,为推动平安通城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临汾市公安局直属分局成功排除2枚战争遗留迫击炮炮弹
下一篇:“放管服”改革如何持续深化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