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四川阿坝:开创“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新模式

2020-09-22 11:07:15   

近年来,阿坝州司法局积极探索和实践,从方法上、管理上等多个层面入手,将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运用与法治宣传紧密结合,开启了“互联网+”时代的法治宣传新模式。

做优“阿坝司法”政务微博,形成法治宣传新方式。

阿坝州司法局注册开通腾讯微博,实现政务微博法治宣传全网化。为了让老百姓更加生动的了解法律知识,更加便捷的得到法律服务和帮助,自创开办了“律师说案”、“绵阳微普法”、“律师帮帮你”微博栏目。组织局机关业务科室、13个基层司法局以及资深律师,每天轮流以“新法快递、法律解读、法律常识”等方式,由微博管理人员统一编辑发布,赢得了广大网友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普遍好评。

打造“阿坝司法”微信公众平台,开辟手机法治宣传新路径。

2014年开发运用“阿坝司法”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微站系统。微信平台内容主要包括: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经典案例、新法速递、法律七进、律师公证查询等。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并随时关注群众的咨询和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快捷、周到、科学的法律服务。

开办“阿坝司法行政”普法网络,拓展法治宣传互联网化新方法。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主动整合社会各类有效资源,不断推进法治宣传互联网化,开办“阿坝司法行政”普法网络。基本形成了法治动态、精典案例、法治文化、法律服务等的网络化完整法律服务体系。可以免费在线学习查询各类法律法规知识,与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公证、鉴定等法律工作者进行“零时间”、“零距离”的互动交流。实现了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互联网化。

做优做强“法治阳光”微视频栏目。

阿坝州司法局投资近百万建成汉藏“双语”法治宣传工作室,开辟了“法治阳光”栏目。通过观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小故事,让群众潜移默化学习了相关法律知识,将法治意识“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他们心中,实现了“进得去、落得下、见实效”的目的,目前共推出节目76期。

阿坝州“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虽然保持着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但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关注的人数少,成效不明显,作用发挥不到位,管理维护专业人才缺乏等,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以提升全民法治修养和法律素质为目标,切实解决存在问题,为法治阿坝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大力培养网络信息技术人才队伍。

运用新兴媒体开展法治宣传工作,离不开一大批既懂得网络信息技术,又懂得法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继续把加强法治宣传队伍建设作为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努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善于运用新兴媒体从事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人才队伍,为普法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在注重对既懂新兴媒体应用技术,又有法治宣传教育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的选拔、培养与使用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学会说“网言网语”,走近广大网民特别是年轻一代;宣传干部要克服“本领恐慌”,主动了解新媒体,掌握其发展规律,运用其传播迅速、广泛等特点,继续做好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引导,运用微信、微博、微视频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最大限度地传播法律知识,并将法律法规、法治建设资讯、热点社会问题法律解读和法治舆论法治理念等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

大力加强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

将新媒体与传统普法方式有效结合起来,加强与新媒体机构的合作,做到信息资源和技术平台共享,不断壮大网络普法工作的力量。一是建立全州“学法考法平台”。依托“阿坝司法行政网”开辟专门网页,运行在线学法、考法。通过在线学习理论课程、观看法治短剧等形式,更加形象、全面的理解、学习相关法律知识,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公职人员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二是打造“法治大讲堂”。运用远程信息化技术,建立“法治大讲堂”,按时组织收听收看。“法治大讲堂”可依托会议室、“道德讲堂”、视频会议系统等设立,充分利用现代化设施和技术,开展全民法治学习和教育。三是继续办好《法治阿坝》专栏,组织全州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专家人才,开展法律解读、以案释法等宣传活动。

大力加强新媒体宣传的规范化管理。

一是注重专业性。秉持法治精神和专业品格,对于社会上各种热点难点问题、涉法案件事件等,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原则进行准确解读,以案说法、就事论法,形成正面和专业舆论强势,大力传播法治舆论的正能量。二是保持时效性。及时更新内容,保证新媒体平台浏览量,重要的活动、法治宣传工作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等都可以及时突出重点介绍。三是加强反馈改进。要主动搭建与社会公众和网民互动、交流的平台,及时回应群众和媒体的关切;善用参与法,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人翁精神,经常“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既摸清群众需求,也总结实践经验,使法治宣教育想工作更加鲜活、更加接地气。

建设好互动性栏目。

利用互联网互动性强的优势,通过建设和加强网上互动性栏目,引导受众参加到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中来。加强对互动性栏目的管理,有效防止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在互动性栏目中出现。

增强服务功能。

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内容应当突出服务性,使受众在接受法治宣传教育过程中能够得到相应的服务,在得到服务的过程中接受法治教育。在网页、栏目设计安排上,着眼于服务受众,便于受众查阅检索,便于受众获取相关信息,便于受众参与相关活动,强化在线咨询、服务专区、在线访谈、数据检索等栏目的服务功能,通过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法治宣传教育效果。

加强组织保障。

要把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是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都要积极运用互联网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保障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必要经费,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各网络媒体要把开展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作为自身的社会责任,主动做好工作。各网络媒体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大兴网络文明之风,依法办网,文明办网,按照规定开展网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加强网上管理,为广大网民提供健康的网上信息和网上服务,营造文明网络环境。(黄雁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检察官深度揭秘 如何降伏“黑老大”
下一篇:湖南涉“天津天狮”恶势力犯罪集团覆灭 39人获刑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