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顶天立地”做课题 产学合作育人才

2020-12-29 16:20:31    光明日报

疫情紧张的2月底,市场上N95口罩紧缺时,南京工业大学传出了好消息:化工学院教授陈苏课题组研发的一种功能高分子材料投入量产,每天可生产8吨口罩滤芯层原料,这将极大缓解市场上N95口罩严重紧缺的局面。

“N95口罩的关键技术在于其致密、能有效隔离病毒的滤芯层。用我们研制的1吨材料,再运用纳米纺丝工艺,就可以为20万只N95口罩,或者80万只普通医用口罩提供滤芯层。”课题组成员之一李晴博士介绍,课题组每次开会时,导师都会告诫同学们,做科研既要紧盯国际学术前沿,也要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一定要把论文写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能为缓解疫情作出点力所能及的贡献,课题组同学们都很开心!”李晴笑着说。

“我培养学生的理念是,论文和应用一个不能少。”陈苏教授感慨地说,“正如我的老师所说,要靠近科学、靠近工程,没有科学的工程做不深、做不到领先。同样,没有工程的科学不能解决问题。科学与工程、论文与应用一个都不能少。”

家国情怀,追求本质

在南京工业大学,像陈苏这样秉持为国科研为国育才理念,面向行业产业发展培育人才已经蔚然成风。“这与‘时钧精神’在我校的代代传承有着很大关系!”化工学院教授陆小华表示。

作为中科院院士、我国化工高等教育一代宗师时钧带的第一位博士生,陆小华时刻牢记着老师的精神风范——时钧放弃国外的优渥待遇,在“七七事变”之后,毅然投身祖国,怀着教育兴国的赤子之心,执教67个春秋,育桃李无数。时钧“忠党爱国、严谨治学、甘为人梯、坚韧不拔”的精神润泽着全校师生,影响着世代学子。

在时钧精神感召下,南京工业大学立德树人氛围浓厚。“时钧园”成为爱党爱国和师德师风教育基地;将传承时钧精神作为新教工入职、新生入学和党员教育等必修课程;编写时钧精神读本,融入课程思政之中;连续12年开展时钧班创建活动,每年举办时钧精神演讲比赛,为优秀学生颁发时钧奖学金……

传承好时先生的“接力棒”,陆小华一天也不敢懈怠,“家国情怀、追求本质”是他在面对学生时,最强调的两个科研关键。曾有刚进课题组的研究生抱怨发论文难,羡慕别人的研究方向好发论文。陆小华却认为,发好文章固然重要,但是评价一个人的工作价值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有没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另一个是工作有没有系统性。

“陆老师要求我们始终要考虑课题的‘顶天’,对于科学前沿的意义在何处;课题的‘立地’,对于实际工程的意义在何处。”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陈晶晶语气中透露着对导师陆小华的钦佩。在选题设计上,陆小华认为,应该坚持原创,以解决某个具体科学问题为目标。在陆小华的指导下,陈晶晶发明了国内首款针对沼液的换热器。

学科融合,协同育人

化工学院管国锋教授谈及组建多学科融合型教研团队的初衷时介绍,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功能,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所以团队将来自企业的工程项目设为毕业设计选题,供同学们挑选。

“刚开始时,参与跨学科毕业设计的学生都是靠专业教师的推荐,但现在都是学生主动报名,这对我们师资也提出了一定的专业要求。”来自电控学院的薄翠梅教授说道。这支团队是由管国锋教授牵头,机械、电控、化工、安全等专业教师联合组成的一支多学科融合协同培养学生的教研团队,旨在培养出复合型跨界人才。

管国锋教授团队还给团队学生增加了一项硬性规定,即高一级的同学在完成自己项目设计的同时,必须给下一年度进入团队的同学讲解对应的知识点。“教学相长,我们让学生做老师,在增加他们压力的同时,激活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潜能。”万辉副教授介绍道。

产学合作,真题真做

“我申报‘智能集成设计在工厂设计中的应用’项目的时候,不仅得到了学院导师的指导,而且还得到了冯强董事长的指点和帮助,为我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还让我进入企业的研发平台进行实践操作。”2016级的于亮同学说,冯强是南工大的校友、南京中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是导师和冯强将自己的项目融入企业的运营项目之中,这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也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在产学合作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南京工业大学将产业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毕业设计的选题来源于行业企业技术革新项目的比例不断提升。“学校引导优秀科研团队和教师承担教学,将产业发展成果、研究成果及时引入专业教学内容,以科研赋能教学,把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使学生及时了解本专业的理论技术前沿和企业生产的新工艺、新规范,解决产学脱节的问题,带动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化工学院院长范益群介绍。

学校扎根大地办大学,将学校创新链与区域发展产业链无缝对接。在学校的支持鼓励下,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升,95%以上的学生在校期间至少都参与了一项大创项目,基本实现了“所有项目有成果、所有学生有锻炼”,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郑晋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20,中国教育穿越疫情实现裂变
下一篇: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