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网络文艺传播那么广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多留意

宋美杰    2020-11-11 17:07:12    光明日报

移动互联网将人类社会带入“永恒在线”的新世界,电脑、手机、游戏机、电视和平板等大大小小的电子屏幕,逐渐占据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言,媒介即信息。对于伴随电子媒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而言,屏幕塑造了一代人的思维与习惯,动漫、游戏、视频、轻小说成为Z世代最主要的文化娱乐形式,阅读网络化、影视IP化、推荐算法化、表达现代性体验等文艺新玩法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屏幕也给青少年的文化审美与身心健康带来诸多影响。

浅表性的屏读习惯,放弃了对深度和美感的探寻

在数字化时代,青少年的阅读方式更多地从书籍走向屏幕。但屏幕阅读并不只是单纯地将目光从纸浆材料转移至闪烁的显示器。书籍以其线性的文字排布逻辑培养深思性阅读方式,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叙事技巧建立在纸质载体的基础之上,只有手捧书卷、反复翻阅、精细阅读,才能欣赏到创作者情节排布之精妙与结构逻辑之精密。

移动互联网强调更加直接和简洁的表达,充分利用碎片时间,遇到阅读障碍时即刻搜索、查询答案。手机、电子阅读器等窄屏幕的物质特性,鼓励人们加速在页面之间跳转,以和他人的观点交互,潜移默化地影响文艺创作。古典小说横云断岭的矛盾展开方式,在网络文学中变成开门见山、快速推进的情节铺陈。作者起笔两三段,就制造出起伏波澜,通过提供高频次的“爽”感,不断刺激读者下滑翻页。例如,凡人从废柴、捡宝到一路打怪升级“元婴大成”的“修真”历程是经典的“英雄之旅”模式,容易引发青少年读者自我带入,便于作者推进情节、延长篇幅而被大量使用。还有许多轻小说以五万字左右的篇幅、大量精美的插画、“傻白甜”的快餐化情节迎合青少年读者。霸道总裁文、种田文、穿越文配齐了最能撩拨欲望的元素,占据了文学网站的热门位置。这些千篇一律、套路化的情节又进一步强化浅表性的屏读习惯,读者难以找到曾经神游于文学空间并深度沉浸其中的阅读体验。

关于年轻人语言使用状况的相关调查发现,有超过七成的被调查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看着风景美如画,本想吟诗赠天下。奈何自己没文化,一句××走天下”是网络世界中常见的自我调侃。社会性语言危机和屏读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电子屏幕所塑造的阅读生态,相对剥夺了青少年从传统课外阅读中积累丰富词汇、学习复杂修辞的机会。所谓“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体现在遣词造句的独特语言性格中,需要传统阅读方式的支撑。《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号召全民焐热冰封汉字、《中国诗词大会》引导观众重寻文化基因、《经典咏流传》以“和诗以歌”的形式将文学精品与现代流行相融合,反映了社会对语言美学回归的呐喊和呼唤,对青少年的屏读习惯和应对语言危机亦有启示意义。要让屏幕真正成为青少年的“阅读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生态。网络作家也应强化社会责任,提升品质内涵,雕琢语言表达,即便是仙侠玄幻的主题,也需要匹配壮阔幽深、高超莹洁的文字,方能让读者穿越屏幕遨游其中。

弹幕的即时性交互体验,让“俯而学,仰而思”的审美方式变得不合时宜

技术乐意塑造我们的行为及我们对于环境的体验方式,屏幕的进化也持续变革着图像视频的表达方式和观看者的审美体验。同一部影片在电影院中和视频网站上观看所带来的体验必然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不仅是屏幕尺寸和空间氛围,还有IMAX与视频播放器背后存在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媒介逻辑。

电影和电视屏幕本质上是一块单向度的显示器,因此观众只能被动接收信息。“沙发土豆”一词形象说明了电视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互联网互动性基因则天然地植入视频网站的设计之中,视频下方的“进度条”允许用户打破创作者的叙事逻辑,依照自己的喜好快进、跳转,1.5倍速已经成为当下青少年的网络看剧标配。一些网站将影视迷群、明星粉丝聚集在一起互动交流,形成一种跳跃性、加速度、互动式的网络影视观赏行为。

弹幕视频系统则从另一个侧面深刻影响了年轻人的审美方式。相对于电视、电影而言,通过网络观看视频是一种更为私人化的娱乐方式。弹幕则打破了时空界限,让用户看到他人对当下影像片段的评论。从无数人指尖下诞生的无数条弹幕,在同一屏幕内交汇、碰撞。哔哩哔哩的动画《科学超电磁炮》中弹幕“你指尖跃动的电光,是我此生不变的信仰”甚至完全覆盖了动画本身。前一位用户的弹幕评论与对应的图像存在于同一视觉区域,共同构成观影者所欣赏的内容,形成一种去个人化、群体共鸣式的审美模式。打开弹幕,观看者成为创作者,用户个性化视角构成视频网站独特的平台氛围。

中国以“观”为基础的审美方式,强调“俯而学,仰而思”,主张沉静下来,文艺评论也要求从作品整体出发进行评价。不同于豆瓣影评或网络论坛,弹幕为跨越时空的审美主体带来前所未有的即时性交互体验,在24帧的瞬间完成“观看、共鸣、回应”的互动。此外,观众反馈到达创作者的时间周期被大大缩短了,审美体验的时间距离日益趋零。弹幕评论关注一闪而过的画面和被评论所忽略的微不可查的细节,蕴含了观看者瞬间凸现的思想和情绪。但网络视频交互性、片段化、即时性的观看方式,不仅抑制了深度、反思性审美体验的生成,更让渡了人类独立思考的能力。

“再刷一次、再点一下、再玩一局”的诱惑设置,试图占据所有睁眼的时间

有论者深刻指出,人类在本质上成为“屏幕之民”。从醒来到入睡,我们每时每刻都被电影屏幕、电视屏幕、商圈液晶屏、电梯间广告屏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所环绕。网络小说、视频、游戏、社交、算法的成瘾性设计,不断诱惑人们“再刷一次、再点一下、再玩一局”,试图占据人类除睡眠以外的所有睁开眼睛的时间。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长时间屏幕使用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近视高发、户外活动减少、体能素质下降、肥胖风险上升的主要因素。计算机创造了“手握鼠标、眼盯屏幕、久坐桌前”的身体姿态,干眼症、颈椎病、腱鞘炎等也伴随互联网扩散开来。移动互联网将身体从固定的空间中解放出来,将屏幕与每段空闲时间绑定在一起。人们平均每天拿起手机47次、触摸屏幕2617下。与之相伴随的还有低龄化、成瘾化对心理健康的威胁。对于Z世代而言,线上世界跟线下一样真实,“社交活动线上化”“文艺娱乐静态化”,点赞无数而深交缺失的“喧嚣性孤独”、信息错失恐惧带来的“手机幻听综合征”已经成为数字生活中普遍现象。

青少年在观看网络直播、Vlog中展示的奢华生活不由自主“向上比较”,从而产生心理落差,增加抑郁和焦虑情绪。PS技术则让手机屏幕变成当代“魔镜”,精修图片、柔光滤镜视频不仅造就“颜值即正义”的文化品位,还强化了青少年对理想化身体图像的关注。屏幕如影随形,在诱惑人们变美和追求纤瘦的过程中产生自我认知失调,甚至障碍。

5G时代VR、AR、全息投影技术会让作为物质的屏幕消失,但其作为交互界面和内容载体的本质则将永存。让青少年拥抱多彩的“屏幕化生活”,要尽量实现“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同时完善机制,通过实名验证、时长限制、内容审核、偏好推送等技术手段,有效防范或限制青少年进行过长时间的屏幕使用。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开发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充满正能量的网络文艺产品,并加强对互联网不良信息的过滤和管控,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要回归生活,鼓励青少年在学校参与兴趣小组、文艺沙龙,提倡老师利用传统板书和书面批改作业,增加家长、同伴的陪伴时间,让青少年把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之中。

(作者:宋美杰,系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医学教育如何应对疫情之后的新挑战?
下一篇:公务员考试面临的新挑战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