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教育扶贫脱贫 家长学校也要办好

王晓燕    2020-09-29 14:06:12    光明日报

1、教育扶贫脱贫还需强化家庭教育

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各种社会机构为教育脱贫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苦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有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以贫困地区“控辍保学”为例,在极大力度的控辍保学中,有的孩子仍反复失学辍学。这一现象引起人们的思考:穷人家的孩子不上学仅仅是因为没钱吗?

《贫穷的本质》一书曾指出:在教育扶贫脱贫的问题上,我们一直以来都有一种错觉,认为穷人家的孩子不上学是因为没钱。事实上,在绝大多数国家,小学、甚至初中都是免费的,但还是有很多孩子不愿意上学。究其根本原因,是很多家长不重视教育,不知道教育的好处,因为教育的回报往往是在十几年之后,这让很多家长看不到教育投资的价值和效果,同时也不想放弃孩子现在能挣到的钱。

笔者在几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调研中发现,造成失学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固然有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由于路远、路险而造成的学生失学辍学;同时,由于深度贫困山区学校英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师资短缺而无法开足课时、开齐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学校教育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吸引力。但更为重要的是山区贫困家庭群众的教育观念较为陈旧落后,部分群众往往更愿意选择让男学生打工挣钱,让女学生承担家务。例如,笔者在甘肃临夏州调研时,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反映,每一年都需多次派人到各地劝返打工的学生复学,为此付出巨大努力,但还是有部分家长不配合,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成为教育扶贫脱贫的最大障碍,也成为学生反复失学辍学的最根本原因。因此,在教育脱贫的问题上,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更多强化家庭教育,从教育源头上解决问题。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源头在家庭,根本在家庭教育。

2、深度贫困地区家庭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分析当前深度贫困地区的家庭教育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家长教育观念贫困落后。据调查,贫困地区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家庭只占35%。65%的家庭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教育的全部责任在学校和老师。有的家长甚至说:“孩子只要有吃有喝就行,反正考大学希望渺茫,又何必浪费时间、浪费钱财;老百姓没靠山,即使考上了大学,工作也难找;即使有了工作,工资也很可怜,不上学照样可以打工赚钱”。这些普遍存在的想法,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还没有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因其落后的教育观念,家庭和学校之间没有形成共识和有效配合,直接影响了教育脱贫的成效。

二是家庭教育职能和方法缺失。据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面临四大困难,依次是“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辅导孩子学习力不从心”“太忙,没有时间”“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农村父母遇到的困难比城市父母更为突出,三成以上家长“没有接受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而在贫困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根本缺少教育孩子的能力,家长长期缺席、监护人长期不能履行职责、家庭教育职能基本丧失的情况屡见不鲜。目前,在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45.7%。隔代家庭、单亲家庭、有重病患者家庭、残疾家庭等总体比例偏高,家庭教育职能和教育方法严重缺失。

三是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严重不足。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调查报告指出,当前很多地区建立了家长学校和家教指导中心,但是主要建在省、市(区)两级,广大农村地区的县(区)、乡镇家庭教育指导站,尚没有完全配备,还无法为城乡家庭提供普惠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特别是在贫困地区,特殊家庭、困境家庭等亟须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但实际上人力、物力等资源极度匮乏,指导服务严重不足。

3、如何补齐深度贫困地区家庭教育短板

针对以上贫困地区家庭教育的问题,为保证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亟须在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

一是切实转变深度贫困地区家长的教育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贫困现象从表象上看是物质贫困,从根子上剖析往往是思想贫困、精神贫困、心理贫困。立足家庭教育这个教育脱贫的源头,首先要对贫困地区家长进行观念扶贫、思想扶贫、心理扶贫,必须唤起贫困地区家长对教育的正确认知,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培养家长的积极心理,给家庭教育注入现代化的科学理念与内涵,激发家庭的内生动力。为此,应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大力推动贫困地区家长学校的兴办,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教育家长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会生态。同时,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的多种手段、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如广播、有线电视、网络平台等,传播科学的家教知识,传授教育经验,引导家长重视家教和家风建设,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和长远发展。

二是努力提升深度贫困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方面要让人民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目前绝大多数贫困家庭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学历层次低,有的还不会讲普通话,因知识贫困而缺乏教育能力的情况比较普遍。在有些深度贫困地区,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科学的家教方法知之甚少,不会与孩子交流。

对此,一方面要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家庭教育状况和家长教育能力的全面普查,建立学生家庭教育信息档案袋,全面掌握贫困家庭家长的详细情况,推进家庭情况的信息化、网格化管理,针对特教家庭、留守家庭、隔代家庭、单亲家庭各类实际情况,实施差别化管理、精准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另外,充分利用高等学校和各类社会机构,征集家庭教育指导师和志愿者,通过一对一或组团式家庭指导,提升贫困家庭家长素养和家庭教育能力水平。

三是加快建立覆盖深度贫困地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已经明确指出,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助手,是整个教育脱贫攻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最迫切的是要加快建立覆盖深度贫困地区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纳入教育扶贫脱贫目标体系。需专门设立贫困地区家庭教育领导小组、指导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开展针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残疾儿童等家庭的教育指导、定期探访、宣传培训等工作,下沉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技术服务。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注重贫困地区家庭教育指导网络的建设,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乡镇、街道、学校三级协同组织的家教指导体系,建立具体到一家一户的家教指导小组、社区(村)家长学校、家教指导服务站、“母亲课堂”“父亲课堂”“隔代养育”等家教指导组织。

总之,教育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缺一不可。迄今为止,在教育扶贫的问题上,我们更多强化了政府、学校和社会的投入,更多采取的是各种外在的“帮”“扶”措施,但要认识到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的内生动力在脱贫中起着关键作用,也是脱贫攻坚取得决战性胜利的源头活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教育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持续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育人的源头出发,加快补齐贫困地区家庭教育短板。不再让家庭教育缺位,也不能让家长缺席,使家庭教育真正成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一支重要力量,成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作者:王晓燕,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别忘了外语教育
下一篇:教研:要从“学科本位”中走出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