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假期”结束,高校开学了!

本刊记者 武凤珠    2020-09-21 14:45:05    《人民周刊》

“下学期我最重要的安排就是把论文写完,准备好预答辩,因为上半年耽误了太多时间。”正在北京理工大学读教育学硕士的李同学对记者说。

又是一年九月至,各高校陆续开学了。今年不同于往年,上半年疫情汹涌而至,高校纷纷推迟返校时间,许多学生都只能“宅居”家中;如今,刚刚度过半年“宅居”生活的高校学生重返校园。

 

上海某高校2020级新生入学报到现场。

 

开学:封闭管理,分批报到

“请出示证件。”记者走访北京地区的高校,几乎每所高校的校门前都门禁森严。如果无法出示校方开具的相关证明,外人难以进入。

“因为校门口有管理人员,所以需要办理出入证才能正常进出校门,现在开学了,学生进出校门都需要找老师开具出入证明。”李同学告诉记者。

近期,屡有新闻报道,上报外出目的、时间后凭限时出入证进出校门的封闭管理措施对学生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记者联系到的一名河南高校学生则表示,支持封闭管理的决定,愿意配合学校封闭管理。

错时、错峰开学,是教育部为恢复教育教学秩序而确定的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开学原则。“近期,我们学校也在分批、错峰开学,主要是按年级分批,研二、研三和大二、大三、大四的在校生先开学,然后研一、大一的新生再入学。现在新生还没有入学,他们开学应该是9月20日以后。”李同学说。

还有高校以学院为单位错峰开学。记者了解到,河南科技大学将返校学生划分成4个批次,按批次分数天报到,不同学院的在读本科生和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被划分成两个批次错峰开学,2020级本科新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新生也错开了入学报到的时间。

 

“假期”:居家学习,网上听课

这个“开学季”,距离上个“开学季”,间隔时间有些长。假期从寒假延长到暑假,李同学通过上网课的形式完成了上学期需要学习的全部课程。“我们都是通过网上平台进行学习,网课有录播和直播两种形式。直播的课程通常需要按时听课,录播的课程只要在一段时间内听完就可以。”他说。

李同学告诉记者,北京理工大学使用的网上课程平台是与外部机构合作的“乐学”平台。记者了解到,不同高校会选择不同的网上教学平台,比如山东大学选择了网易公司与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推出的在线教育平台“中国大学MOOC(慕课)”,搭配校内直播教室和各种即时通信工具进行网络授课;“腾讯课堂”“钉钉”“超星学习通”等平台都在高校网络授课的选择范围内,还有高校采用多平台结合的方式开展线上教学。

听课时间可以自由安排,那么如何合理分配居家时光,保证学习、锻炼与娱乐的平衡?李同学说:“还是以学习为主,如果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没有赶上直播课程,可以看回放。”他是在京读书的外地孩子:“我家属于农村的,家中有院子,会在自家场地中打篮球、打羽毛球,进行锻炼和娱乐。”

但是疫情对专业学习需要的社会实践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李同学表示:“我读的是教育学硕士,需要做一些问卷调查,但是受疫情影响,学校都没有开学,去任何地方都不太方便,就没办法在现实中进行问卷调查,只能借助网络做一些功课。”

 

心态:小幅波动,但整体平稳

“从2月开始,每天早晨7:30都要健康打卡,直到暑假,彻底养成了我每天早起的习惯。”谈及长期“宅家”对生活和心态的影响,一位同学对记者说。

今年3至4月,为疏解疫情可能对学生心理造成的影响,北京理工大学也做了许多工作。李同学说:“辅导员和心理辅导中心的老师都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这段时间学生的动向。对于身处武汉等受疫情影响较严重地区的同学,学校也会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宅家”大半年,对李同学而言,更像是一段成长过程中难得的时光:“一方面,总是在家里待着,每天和家人在一起;另一方面,作为在校学生,我从初中、高中就开始住校,上大学以后又长期在外地,其实是很少有机会能在家里待这么长时间的。”

与同学半年多未见,彼此间的感情会不会发生变化?李同学表示,因为硕士阶段很多同学已经开始工作了,所以自己并没有感觉身边发生太多的变化。“有些同学在工作,但是下学期我可能会一直在学校。”他说。

 

前景:抓紧学业,稳妥就业

李同学准备下学期一直待在学校,是因为他要完成毕业论文、准备预答辩。“研究生在研三有一个预答辩,第二年3月提交论文后,5至6月再进行终极答辩。下学期我就进入研三阶段了,但是受疫情影响,前期很多工作没有做。”他向记者解释道。

今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许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受疫情影响,全球整体经济下行,很多企业业务“停摆”,只能通过降薪、裁员等方式渡过难关,部分临近毕业、即将进入职场的高校学生抱持“求稳”心态,加入“考公”大军。

“疫情没有影响我的就业倾向。”李同学说。目前,他在学习之余已经开始了自主创业,那是一个开在自己家乡的教育培训机构,主要做一对一的辅导,也会借助网络开办一些课程。“因为不是属于班课式的集中面授形式,人员不是非常密集,所以不必担心由于人员集中而产生传染风险。”他说。

谈及不久后即将面临的正式就业,李同学表示,自己也许会继续创业。“现在有一些自己的项目也在进行探索。目前收入还不稳定,因为做教育有季节周期。不过,自己开一个教育机构的话,每年收入几十万元应该问题不大。”他的想法或许代表了部分同龄人的心声。

(《人民周刊》2020年第17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警钟长鸣 安全常在
下一篇:“强基计划”将带动教育生态系统变革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