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学生阅读,有了“路线图”

本刊记者 屈一平    2020-08-20 09:51:12    《人民周刊》

为引导中小学生读好书、读经典,今年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教育部首次公开发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版)》(以下简称《指导目录》),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300种图书,以促进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7月30日,在安徽省亳州市建安文化广场之意书社,许多中小学生在翻阅自己喜爱的图书。(刘勤利 摄)

 

《指导目录》强调全学科阅读

《指导目录》由来自国家教材委、有关高校、研究机构和中小学校的110多人的专家团队,经过基础研究、专业推荐、深入论证多个环节,根据青少年儿童不同时期的心智发展水平、认知理解能力和阅读特点,从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图书中精心遴选制定。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晓霞,是针对教育部《指导目录》组织编写相关阅读书目导读丛书的主编,她认为,《指导目录》是对近年推行的全民阅读活动的落实,符合当代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河北省廊坊市特级教师郑希冰对记者表示,6—18岁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形成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除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如果这份《指导目录》能够落实到位的话,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代年轻人12年的阅读史,能够预见他们的精神世界的形成路径和成年后的精神长相。

结合自身工作,郑希冰认为,虽然短期内还难以实现所有教师都阅读300本书,但最低限度也要阅读本年级的二三十本书。只有教师亲自经历了阅读的过程,有了真切的感受与收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推动阅读进程。

《指导目录》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其中小学的读书目录110种、初中100种、高中90种,综合考虑了中小学生阅读时间、阅读书目的特点和数量。《指导目录》的书目统筹分为人文社科、文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四大类别。

江西省鄱阳县湖城学校校长程幼娇结合工作实际告诉记者:“《指导目录》是对现行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拓展与延伸。目前在中小学生阅读中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即阅读就是语文课。很多人都从适应‘高考语文改革’的角度去鼓励提高阅读量,还是将阅读功利化,滑入应试教育的轨道。《指导目录》强调全学科阅读,推荐图书弱化学科分割概念,加强学科之间,以及学科与技术、生活的联系。”

记者从教育部相关部门了解到,《指导目录》所列图书供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各地各校不做统一要求,不得强制使用,不得要求学生全部必读。

王晓霞认为,《指导目录》贯穿整个基础教育阶段(1—12年级),体现大教育、大语文、大阅读理念,它的价值有四方面:首先,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四大核心素养(人文社科、文学、自然科学、艺术类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形成,开阔视野,提升国民素质;其次,《指导目录》符合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需要;第三,符合语文新课标对中小学生的阅读要求;第四,回应了专家学者扩大中小学生阅读量的长期呼吁。

 

书店一角(资料图)

 

暑期阅读“路线图”

伴随着高考、中招的结束,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图书馆和书店迎来暑假阅读高峰。

8月5日晚,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书店,前来阅读、选购图书的学生络绎不绝,八年级学生喻北北告诉记者:“在家中环境比较嘈杂,来书店看书,既可以避暑,还可以读书,一举两得。”

“书目选择至关重要。”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的王晓霞认为暑假阅读也要精心选择书目,她建议家长可以参考《指导目录》里面的书目。

郑希冰建议,学生阅读应该具备计划性和持久性两个特点:第一,要计划每天阅读时间、阅读内容,并且将计划可视化;第二,坚持让每天阅读成为习惯,读书成为像吃饭、穿衣一样的生活方式,可带来精神的富足和成长的喜悦。

近些年,“学生阅读”火起来,与语文教改及新课标有关。“9年义务教育学生课外阅读总量须达到400万字以上。”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的话让“阅读”和考试相连,以一部73万字的《红楼梦》为例,400万字相当于5.5部《红楼梦》。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现在学生普遍阅读量不够,阅读习惯欠缺,要广泛开展中小学生阅读活动,读经典、读原著,在系统阅读、大量阅读、深层次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程幼娇说,暑假时间多,课业负担不重,是学生阅读的好时段。首先书籍的选择要注意正确的意识形态的引导,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其次,阅读材料要符合学生年龄段,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新蕾出版社总编辑杨丽萍指出,大语文时代已经到来,语文不要仅停留在试卷上,仅仅依靠刷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提高阅读水平要多读书,中学生尤其要读有一点厚度、深度的书,建议多读获国际大奖小说的成长版。

那么,暑假阅读到底应该如何做,才能既有效地提高阅读量,又对语文成绩的提升有所帮助呢? 

王晓霞认为,要做好三方面工作,才能确保暑假阅读质量:第一,选取与学科相关的书籍,要结合过往学校的课程进行查缺补漏,多读与薄弱学科相关的书,比如数理化学科书籍;第二,多准备一些与兴趣相关的书籍,例如对中国历史或革命历史感兴趣,可以读历史类书籍、革命题材类小说;第三,在老师的指导或家长的督促下一起阅读,对于班风建设、学风建设、家风建设都是非常有益的事情。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有3.67亿,在全国580余家出版社中,有超过550家出版少儿图书,少儿图书约占整体图书零售市场码洋的30%。中小学生的广泛阅读,无论对语文学习,还是综合素质的培养,甚至对未来发展乃至于家庭亲子关系、家风建设都非常有利。

 

在书店看书的女孩。

 

数字化时代,深度阅读被抛弃?

2020年的疫情,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于数字化阅读带来的“模糊把握”“割裂感”。深度阅读难以成为现实,短内容、快资讯完全占据阅读习惯。

神经学家认为,“人类”大脑回路的进化受益于6000多年前阅读与书写能力的产生,从简单记忆力进化到可以阅读、记忆、理解、分析复杂的事物阶段。诚然,这并不说明数字阅读取代纸质阅读是一件“坏事”,也不表示目前流行的短视频、自媒体不好。问题是在把握更多“模糊信息”的同时,如何坚守深度阅读?

“不管你接受与否,线上学习不可避免地降临到眼前。”郑希冰认为,首先家长可以把自己的阅读感受真诚自然地分享给孩子。第二,倡导亲子共读。一旦孩子愿意与家长共读一本书,那么,共读与讨论就有可能成为现实,深度阅读之旅便有了开启的希望。

其实,区别浅阅读还是深阅读,不能仅凭媒介载体的不同来界定。程幼娇说,在数字化时代,做到深阅读关键还是要看“读什么”和“怎么读”。读什么?就是读经典,但并不是单指传统的文学经典,还应包括其他领域的经典作品。怎么读?不同的经典作品互有关联的可以放在一起阅读。比如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将科学与文学、现实与展望、思考与忧虑完美熔铸一体,读完了这部作品,还应把一些历史学、物理学方面的经典作品读一读,如《中国简史》、霍金的《时间简史》等。读完之后,还可以写些读书体会,以写促读。

“至少要获得一次阅读的高峰体验,学会制造阅读情境,先感动自己。”谈及深度阅读的必要性,王晓霞认为,阅读中的感动元素很重要。她清楚记得,女儿读小学四年级时,一个周末的晚上,王晓霞随手拿起《冰心散文选》朗读《南归》一文,读着读着声泪俱下,女儿第一次发现阅读还能有这种境界,于是认真倾听她朗读。从此,女儿开始喜欢上了阅读。她认为,如果一个人在阅读时没有经历过高峰体验,是很难走进作品中去的。

当然,专家指出,电子化阅读更加倾向于信息获取,但是因为屏幕的辐射和刺激,长时间用眼睛盯着屏幕阅读,会引起视觉疲劳,不易形成深度阅读。纸质阅读能够随心所欲,能够前后翻读而不至于看到后面忘了前面,更容易形成整体感知。

 

市民在湖南省衡阳市新华书店图书城看书购书。

 

学生到底如何阅读一本书

“整本书阅读”是新教育实验长期倡导的阅读方法,也是当前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受到热切关注的领域。家长最困惑的就是孩子读了不少书,但是语文水平就是不见提高。

采访过程中,程幼娇结合实践指出,语文素养是离不开阅读的。学生拿到一部作品,如何来读呢?她认为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分四步:首先,应鼓励学生快速把这本书读完,之后用自己的话复述情节,只要能讲出来,粗读阶段就算成功;其次,让学生就粗读过程中印象深刻的片段再去回味,其间可以在书上写简短的旁批;第三,让学生就整本书写读后感,要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切忌假、大、空;最后,引导学生针对书中某个人物或某句话引申开来,“另起炉灶,另成华章”。

“整本书的阅读”在于一个整体,不同于一篇课文的阅读。学生阅读一本书,留下些什么印象很重要,再创作更是一种升华。

郑希冰提供了阅读技巧。首先,要借助导读,激发兴趣。很多书籍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即使听到一些书的名字,可能也根本没有想看的欲望。所以,对于一本书的导读与介绍,就显得非常必要。比如,六年级阅读书目中有《海错图笔记》,在导读中很容易了解到这是一个年轻人专门对一本清朝的海洋生物图谱所做的破译和解读。了解这个信息之后,学生就很容易产生如下疑问:他为什么要考证?怎么考证?考证结果如何?其次,要运用方法,深度阅读。这份《指导目录》中,有些书籍具有一定的难度,孩子阅读起来困难较大,因此要善于引导。

“读整本书”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运用多种教育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地展开整本书阅读,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人民周刊》2020年第15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创新开展“红色走读+” 让“作业”变“作品”
下一篇:“神童”背后的焦虑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