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教育 > 正文

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刘鹏照 :“三名工程”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0-06-17 10:07:11   

中华民族对教育的重视,自古有之。故《中庸》有“人道敏政,地道敏树”之说,《论语》首章即言“学而时习之”,《荀子》开篇则说“劝学”,《孟子》也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重教,是中国文化的特点所在。在青岛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齐鲁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始终如一,亦汇融了建置百余年中外先进的教育成果,从学有优教到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再到教育现代化,从校长职级制改革到保障办学自主权再到集团化办学,从全省首个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到健全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再到教育强市战略,这份承载着城市未来和希望的教育事业,熠熠生辉,成为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

“牢记育人初心、厚植教育情怀、善成德政之功”,这是青岛教育人共同的精神追求,也是一直以来的实际行动。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典型引路至关重要,打造教育工作的基础——教师、学校教育的灵魂——校长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校三个主体的顶级梯队,势在必行,而名师、名校、名校长这“三名工程”组合起来释放的“效应”,正是助推青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

 

 

尊师重教,

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名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的优先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在教育三要素:教师、学生、教学中,教师处于一个基础性而又根本性的地位。教师的使命,不仅在于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更在于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格。因而,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做好教师队伍建设、抓好名师培养,成为教育部门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青岛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鹏照表示,如果说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那么名师就是“第一资源”中最珍贵的部分。青岛在名师的培养、管理和发展等方面下足功夫,推动教师从合格教师到优秀教师、再到名师的蝶变和跨越,名师的规模、结构和影响力已位居全省前列。

 

摄影/石志勇

 

何为名师?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好老师”的四条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些要求,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有教育情怀,这种情怀或表现为“师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气磅礴,或表现为“教之以事而喻诸德”的责任使命,或表现为“三尺讲台迎冬夏,一盒粉笔绘春秋”的举手投足。

基于此,青岛也将厚植教育情怀作为培养名师进程中的关键一步,提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爱心、耐心、细心、专心、诚心“五心”和使命感、成就感、归属感“三感”。

“一名优秀的教师,能够把全部的爱奉献给教育事业,奉献给学生,能够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刘鹏照如是说。

厚植教育情怀之余,为名师发展提供创新成长的平台、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必不可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成长也要通过专业化来实现。为此,青岛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在市区两级财政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建设教师教育基地,在长期实践中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教师专业化成长体系。近年来,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投入教师培训的专项费用近亿元,市本级和部分区市、学校还设立了“师均公用经费”,每年人均3000元以上。而在教师待遇方面,建立了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长效联动机制,设立学校自主管理的政府奖励性绩效工资,2019年,全市核增奖励性绩效工资6.8亿元,惠及全市教师近10万人。此外还有,增加乡村教师补助,支持乡村教师留得住、教得好;提高班主任补贴至800-1000元/月等各项措施。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曾指出,“尊师是社会的良知,重教是政府的德行。”近年来,通过教育情怀、专业成长、教育生态三个方面的共同助力,青岛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壮大,名师梯队稳步提升,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正扩散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兴校强教,

让每一位校长都成为名校长

教育是事业,需要校长用高尚的道德来支撑;教育是艺术,需要校长用综合素质做积淀;教育是未来,需要校长真诚无私的奉献。所谓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管理核心,在教育事业的建设中地位举足轻重,肩负着兴校强教的重要使命,也深刻影响着学校和师生的发展轨迹。

“名校长治下出名校、出名师”已经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得到证明,而想要培养出一位名校长,刘鹏照认为至少要满足三个要求:“教育家”要求、“政治家”要求和“三规”标准,即爱教育、懂教育,讲政治、顾大局,尊重规律、遵守规矩、遵循规则。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这与名校长的三个要求不谋而合,但想要真正达到这些要求,校长显然需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为此,青岛提出“一个校长一本书计划”,要求每个校长一年之内,结合自己的工作思考,写出一本书,这既能督促校长实现教育理念的自我总结和提升,也有助于校长间进行优秀教育经验的交流,为名校长梯队的壮大提供学习模范。与此同时,为了培养更多的名校长,青岛着力加大政策供给和制度供给,从优化教育家成长环境的角度出发,让校长实现了“三有”。

首先是施展才华有舞台。青岛从2013年起,启动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打破校长的行政级别,建立特级、高级、中级、初级共4级10档的校长职级管理制度,打破“官本位”,让校长成为一种职业,以此调动校长的积极性,让校长安心、专心走好专业发展之路。

其次是成长提升有渠道。一个校长的成长,除了个人坚持不懈的学习、思考和探索,还离不开外界提供的成长平台和渠道。在这方面,青岛以名校长工作室为平台,为校长提供多种多样的培训机会,例如选拔40岁以下的年轻副校长作为后备力量,同步抓好校长梯队建设,以此推动名校长队伍梯次、有活力地成长。

最后是自主办学有底气。校长要“治校”,首先要保障和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为此,青岛在全国率先实施了“管办评”分离改革,于2017年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并通过“三个清单”明确了校长自主办学的权限:“放权清单”赋予校长聘任副校长、选聘教师、招生等4方面14项管理权限;“正面清单”明确了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大事、要事的重要程序,并形成机制;“负面清单”则列明了禁止性条款和问责条款,不可触犯。

归根结底,青岛对名校长的培养和选拔,并不是只着重于校长自身的提升与发展,更多的还是看他能否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能否带领教师提供优质公平的教育,能否引领学生健康地全面成长。在青岛实施“三名”工程的道路上,越来越多具备大智慧、大视野、大情怀的教育者正在加入名校长的梯队。

兴学育才,

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名校

一所优秀的学校,真正的底蕴绝不是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应该是能够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更适合的发展、更高的教育质量,能够在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和教师成长方式等方面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能够扛起教育改革发展的旗帜、引领教育创新的光辉。

近年来,青岛积极倡导“特色发展、精致管理、品质立校”的学校发展理念,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适应孩子多样的发展需要,让孩子们都能成才。例如,5月22日,青岛科技大学与青岛第68中学合作共建青岛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将建设成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窗口性、示范性、实验性的全国基础教育品牌学校。

再比如,青岛市教育局响应社会呼吁,2019年将普高录取率由52%提高到64%,将“分数线”改为“分数带”,让孩子们可在普高职高自由选择,此外,青岛还成立了5个综合高中16个普职融通班,为每个孩子提供成才的机遇和平台。

实施“名校”工程,青岛的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改革也成为名校引领发展的重要手段。2019年起,青岛大力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改革,以龙头学校为引领,组建名校教育集团,形成“1+n+x”的办学模式,旨在通过一体化、集团化实现教育资源的互通、融通、贯通和教育力量的整合、融合、综合。

 

摄影/石志勇

 

这一举措,成为青岛提高教育质量、扩优提质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区域教育差距提供了渠道。目前,青岛二中、青岛五十八中、青岛实验高中、青岛实验初中等岛城名校已率先牵头组建了名校教育集团,下一步,青岛计划在今年之内组建10个左右直属教育集团,每个区市组建3-5个教育集团,打破区市之间的界限,带动全市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青岛在推动名校建设的进程中,紧紧抓住“阳光校园”的抓手,对现有的文明校园、安全校园、绿色校园、法治校园等创建项目进行整合,让校园中歌声、笑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关心、爱心、责任心、心心相印,点亮学生的成长之路。

截至目前,青岛共拥有国家教学名师3人、入选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1人,齐鲁名师名校长153人,青岛名师480余人、名校长60人,各学科骨干教师近万人,逐渐形成了一支层次高、结构优、活力强、影响大的名师、名校、名校长梯队。

憧憬未来,青岛正积极塑造尊师重教、兴校强教、兴学育才的教育氛围,通过发挥名师、名校、名校长的引领作用,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和治理水平,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让孩子们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努力把青岛教育办成全市宜居宜业的闪亮名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江西省都昌县供电公司开展安全用电进校园活动
下一篇:信阳市潢川县举办第二十七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演讲比赛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