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是前提和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党建引领是关键,必须提升党的领导“贯通度”、战斗堡垒“坚固度”、治理人才“支撑度”、多元主体“协同度”,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实现由弱到强的嬗变。
突出政治功能,提升党的领导“贯通度”。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中,基层党组织发挥着引导治理方向、制定治理规则、整合治理力量的政治引领作用。要针对基层社会治理中权责不清、条块分割等突出问题,强化党的领导并使其贯通基层社会治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以学深悟透创新理论为根本。持续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开展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六进”活动,让新思想“润物细无声”。坚持以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为统领。坚持赋权增能,从组织上强化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地位。积极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引导街道党(工)委聚焦主责主业,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坚持以社会治理重大任务为牵引。坚持从各领域实际出发,采取党建+社会治理的模式,建立基层党组织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有机融入落实“六稳”“六保”、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坚持以区域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综合区位特点、人群特征、服务半径等因素,发挥县(市、区)委牵头抓总作用,整合党建、政务和社会服务等资源,建设布局合理、覆盖广泛、功能聚焦、集约高效的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建强党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阵地和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
夯实组织基础,提升战斗堡垒“坚固度”。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更是党在基层治理中的“桥头堡”。基层党组织强,则基层社会治理强。要聚焦组织覆盖、规范建设、整顿提高、全域联动,在基层治理中筑强支部战斗堡垒,让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坚如磐、稳如山。在组织覆盖上发力。紧盯基层治理薄弱点,在巩固传统领域的同时,进军新兴领域,围绕解决党组织下延不够、覆盖不广等问题,创新组织设置方式,通过区域联建、行业共建等方式,构建“纵横交织”的组织体系,避免出现“留白”现象。在规范建设上发力。对标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五个基本”,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以计划任务项目化、推进落实清单化、联系指导专人化、工作流程规范化、达标创建分级化、动态管理日常化为核心内容,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提能增效”。在整顿提高上发力。坚持严字当头、实字托底、步步紧压,层层加压,推动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全面开展党组织“党建体检”,一个一个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理脉疏瘀、强筋健体,及时治“未病”,及早治“小病”,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健康指数”。在全域联动上发力。强化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增强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推动单位、行业、区域党建互联互动,实现阵地、文化、服务等资源共享,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注重能力建设,提升治理人才“支撑度”。基层社会治理,人才队伍是支撑。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数量为基、能力为要。要坚持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原则,推动更多的优秀人才在基层一线面对面、心贴心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骨干培育要精心。采取从大学生中考录乡镇(街道)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到村(社区)任职方式,充实基层治理力量。实施“沃土计划”,加大村级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围绕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第一书记”选派力度,实现村村覆盖,推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持续向好。能力提升要精准。聚焦强党建、强治理、强服务,整合市县乡培训资源,开展村(社区)干部市级示范培训、县级全员轮训,持续提升组织动员群众能力、化解矛盾纠纷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确保基层干部有能力肩负起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大政治责任。作风养成要精细。围绕作风不实、落实不力、能力素质不适应等问题,教育引导农村、社区等基层干部落实掌握情况要细、分析问题要细、制定方案要细、配套措施要细、工作落实要细的要求,在为民服务中细“治”入微,做到群众的事多想一点、多问一句、多走一步、多帮一把,以细心聚民心。
强化机制引领,提升多元主体“协同度”。强化社会治理,仅靠基层党组织“单兵作战”,必然出现“力有不逮”问题。要不断强化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工作机制,推动管理、发展、服务力量向基层下沉,聚能聚力抓基层社会治理,形成“共治圈”。推行“轮值主席”制度。吸纳驻区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基层党建联席会议“轮值主席”,通过联席会商、群众评议等制度,激发驻区单位党组织内在动力,解决好“报而不到”“驻而不动”的问题,由社区党组织“独角戏”变成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大合唱”。实施“金鸡归巢”计划。以“乡土、乡情、乡愁”为桥梁,以“亲缘、人缘、地缘”为纽带,大力实施“金鸡归巢”计划,支持和鼓励在域外创业的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实现项目、资金、人才、技术回流,汇聚乡村治理新动能。构建志愿服务载体。以党群义工联合会为龙头,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志愿服务,以党内带党外,不断扩大志愿服务团队和星级志愿服务者的规模,构建“物业管理红色管家”“农村文化大院”等有效载体,拓展基层党员、群众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社会治理的空间。打造“红色物业”平台。围绕破解物业管理事小、件件百姓忧心的难题,建立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三方联动”服务机制,形成“党建引领、行业主导、基层主抓”的管理模式,解决民生关键小事,共治共享暖民心。
(作者系黑龙江省鸡西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