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引领力、组织覆盖力、社会号召力、群众凝聚力、工作影响力,推动资源、管理和服务重心全面下移,促进基层社会治理走向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
强化政治引领,构筑基层治理“一张网”。市委就加强网格化管理推进市域基层社会治理印发《指导意见》,搭建起市委“统揽指导”、县(市)区委“一线指挥”、街道(乡镇)党(工)委“龙头带动”、社区(村)党组织“战斗堡垒”、单元网格党支部(小组)“靠前作战”的五级党组织领导架构。配套出台网格党组织建设、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等“1+5”系列文件,完善党建引领制度体系。强化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逐级建立党建联席会议,拧紧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的“动力主轴”。各县(市)区逐级落实包联网格、联系群众制度,采取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方式,挂图作战,形成一贯到底、强力推进的工作态势。
推动组织覆盖,夯实基层治理“微阵地”。细化网格管理,按照城市社区200户、农村50户左右为标准划分网格,规模较大的企业、学校、医院和商场等单独划分专属格,将全市划分8529个网格,实现“一个格服务、一张网治理”。做实网格党建,在网格中建立党支部674个,党小组4001个,专属网格党组织556个,由网格党组织统筹格内各项工作,确保各项决策部署“一竿子捅到底”,直接落到基层社会治理最末端。公安司法、就业社保、民政城管等部门党组织积极推动职能下沉网格,选配专业网格员,组建专业网格服务团队,居民不出网格即可办理事项十大类1390项。
集聚社会力量,下好基层治理“一盘棋”。组织、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群团组织、城乡居民群众等“多元主体”加入街道、社区党建联盟,参与基层治理,通过活动联办、阵地联用、工作联推,实现互联互动,形成服务群众工作合力。街道社区与1235个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结对认亲”、签订协议,成立188个党建联盟,认领民生项目2193项。建设182个特色鲜明、功能聚焦的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站点),整合“劳动者服务站点”“青年志愿服务站”“妇女维权服务站”等阵地资源,凝聚群团力量,开展稳岗就业、技能培训等专业服务,建立起党组织为核心、“多元”主体参与的网格化服务阵地集群。
引导党员冲锋,树立基层治理“一面旗”。实行在职党员“单位管理+社区管理、单位监督+社区监督、单位考评+社区考评”双重管理,印制《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证》,组织1200余个中省市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4万余名在职党员“深入网格”,通过“居民点单、组织下单、党员接单”“八小时之外”认领服务岗位等,办好民生实事6万余件,实现群众“微心愿”24500余个,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网格、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机制。推行无职党员“一编三定”设岗定责,设置网格党员中心户,通过无职党员编员进组、定岗位、定责任、定奖惩,组建“党员服务圈”“邻里互助圈”,全市7000余名社区无职党员认领岗位,带动群众志愿参与环境整治、贫困帮扶等22000余人次。
强化科技支撑,搭建基层治理“直通车”。组建市、县(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网格化协调指挥中心和社区(村)网格化服务站,建立首问负责、快速反应、逐级处置、跟踪督办、销号管理、评价反馈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民意收集—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处理反馈—综合评价”的工作闭环。网格党组织牵头,广泛征集群众需求信息,网格员第一时间将突发事件、矛盾纠纷、隐患排查等信息采集后通过手持终端录入网格化信息系统,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办理过程全程跟踪纪实,处理结果逐一反馈,社情民意直达指挥中心。目前,全市各县(市)区指挥中心受理网格事项8740件,解决数量8599件,办结率98.39%,群众满意率达95%,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