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完善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提升组织力,通辽市集中人财物力一体化推进2466个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了市旗镇村四级全覆盖,通过做强阵地、做优服务、做活治理,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水平。
坚持高标准建设,实现服务中心“全覆盖”
通辽市委对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高度重视,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十大专项行动之一,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通知》,突出“党建阵地、服务平台、活动中心、基层治理、信息枢纽”五大功能,统一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综治办公室、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会议室等“一厅五室”建设标准,实现功能设置科学、整体布局合理,建设开放式、多功能、专业化的党群综合服务平台。采取“财政投入为主、党费投入为辅”的方式,全市统筹资金6400万元,集中用于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今年,市级财政又安排970万元专项资金,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巩固提升、规范运行。目前,全市建成覆盖1个市级、9个旗县市区、116个苏木乡镇(街道)、2340嘎查村(社区)党群服务矩阵,实现市旗镇村“四级”全覆盖。
坚持精细化服务,架起党群共建“连心桥”
研究制定《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运行管理规范》,统一外观标识、功能布局、牌匾制度等9个方面具体内容,便民服务大厅内分类设立党员服务、综合业务、帮办代办、咨询投诉等服务窗口,全市2103个嘎查村“两委”成员取消独立办公室,全部入驻便民服务大厅,实行柜台式集中办公、面对面服务群众,集体会商、共同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在撤并乡镇原驻地设立镇级党群服务中心分中心,就近提供行政审批和帮办代办服务。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贯彻服务全过程,综合区位特点、人群特征、服务半径等因素,积极融合党建、政务和社会服务资源,推行“一站式”服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制定便民服务代办事项清单、即办事项清单、咨询事项清单,实行“一张清单管到头、一个大厅办到位、一个电话督到底”,配套全程、预约、提醒、延时、上门、志愿和网上服务等模式。开展嘎查村“服务e家”建设活动,引入电信、快递、金融服务等重点项目及其他便民事项,推进便民服务向下延伸、精准投送。整合各类服务热线,优化受理、派单、评价、反馈等机制,推动形成“群众点单、部门领办”工作格局。年初以来,四级党群服务中心承办各类综合服务事项330余项,接待服务98万人次,化解矛盾1.8万个,组织开展党群活动2.5万次。
坚持集约化管理,画出基层治理“同心圆”
把旗镇村三级党群服务中心作为网格化治理工作场所,建立网格布局图,明确网格员工作职责,负责矛盾预防化解、群众诉求收集、社会治安防控等工作,形成了“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的治理体系。针对基层管理条块分割、权责不清、精细化水平不高等难题,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健全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等基层治理机制,凝聚党群力量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整合宣传、政法、民政、住建、公安等部门服务和信息资源,建设综合信息系统和指挥平台,开放党群服务中心相关功能,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建。推行“融合党建”工作模式,在网格内组建法治、文化、就业等工作联盟,形成“共驻共建协作联合体”。创新开展“有事村(社区)里说”工作,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定期深入嘎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听群众说事情、诉心声,为群众解决医疗、住房、交通等民生方面难题。目前,全市2103个嘎查村划分18332个网格,配备网格员30241名;222个社区划分2292个网格,配备网格员5044名。疫情发生以来,网格员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通过网格化管理,将一个个嘎查村(社区)打造成为严密、安全的“抗疫堡垒”,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
市旗镇村四级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以来,最大限度把服务窗口下移到镇村和街道社区,实现就近办、一次办,通过支部建在窗口、服务树在岗位,进一步织密了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网格,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四级党组织在大战大考中冲锋在前,着力强化党建引领,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521亿多元,降幅比一季度收窄5.1个百分点,实现疫情防控与恢复生产两手抓两不误。服务群众就业方面,各级党群服务中心把创业培训、就业指导、就业援助等作为重要职能,通过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班、组织务工对接招聘会、开设就业服务窗口等方式,推动未就业人员自主创业、充分就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面,通过行政执法权限和工作力量向基层延伸下沉,有效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四级党群服务中心已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