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森林、湿地、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价值怎么样?12月24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揭开谜底:7345.25亿元/年。
为更好地评价新形势下全省森林、湿地、草地生态系统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贡献,辽宁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森林、湿地、草地“三位一体”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从物质量和价值量两个方面,按照不同区位、不同优势树种等对全省和各地市进行分别评估。
今年完成编制的《辽宁省森林湿地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森林、湿地、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分别为5213.5亿元/年、1966.03亿元/年和165.72亿元/年。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比2011年增长了28.65%。
通过评估,辽宁省森林、湿地和草地在功能定位上更加清晰,即森林是供水塔,湿地是蓄水池,草地是涵水区。在总体布局上,辽宁省东部地区是森林碳汇和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区,西部地区是草地和林业生态工程的生态屏障区,中南部地区是湿地与森林人居环境和谐调节区。
森林、湿地、草地三大生态系统,在保水、固碳、净化环境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森林为例,涵养水源中调节水量208.20亿立方米/年,相当于10个大伙房水库库容;保育土壤中固土24846.82万吨/年,相当于全省年水土流失总量的2.1倍;固碳释氧中固碳1938.55万吨/年;净化大气环境中吸收气体污染物79.32万吨/年。
评估结果充分显示了近年来辽宁省林草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目前,全省林业用地总面积达到10750.95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48.4%;森林覆盖率达40.9%,比1978年增长了15.8个百分点。全省湿地总面积和草原确权面积分别为2090.2万亩和1540.52万亩。
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鉴于森林的服务功能占三大生态系统所提供总价值的七成,未来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中,仍需加强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增加森林资源。同时,加强湿地、草地的保护管理,为全省生态安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