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聚焦北京茶业“两展一节”

秋天的第一杯茶

本刊记者 何娟    2020-11-12 09:16:31    《人民周刊》

近日,“2020北京国际茶业展、2020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展、2020安化黑茶(北京)文化节”(以下简称“两展一节”)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受疫情影响,本次活动有所推迟,国际交流活动减少,但不少人还是如约而至,各地参展企业、经销商、爱茶人士齐聚一堂交友论道、交流学习、共谋发展,传统与时尚、经济与文化完美交融,为期4天的茶叶盛会精彩纷呈。

 

爱茶人士共享“茶话会”

 

老茶人终身爱茶

以茶为媒、因茶交友,这是每年“两展一节”最常见的画面。大家团团围坐谈笑风生斗茶品茗,共饮“秋天的第一杯茶”,热闹的氛围堪比旧时的茶馆,很有“茶话会”那味儿了。其中,“老茶人”自然是社交场上的人气王。

今年67岁的金雅琴,堪称茶叶行业的“活招牌”,也是“老记大红袍”的“镇店之宝”。茶展当天,不少人争相前来拜访,亲切地喊声“金奶奶”“金阿姨”,向她讨教学习,陪她聊聊天。还有人甜甜地称呼金雅琴为“格格”,对她恭敬有加。

“她是满族人,而且真的是人如其名,优雅了一辈子!”“老太太可厉害了,是劳动模范、‘老记’的首席技术官,茶叶只要是她把关,那就没得说!”“别看她头发都白了,几乎天天去店里上班,精神状态可好着呢,估计是喝茶保养的哈!”

在金雅琴与老朋友们热聊家常、与各地茶商共话行业发展的时候,隔壁桌的茶友们也在谈论她的传奇故事。

金雅琴告诉记者,她祖辈就有喝茶的习惯。“以前第一泡茶是家里长辈喝,小孩只能喝剩下的,小时候没怎么体会过真正的茶味。1970年我被分配到‘吴裕泰’,因为工作就有更多机会接触到茶。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一斤龙井83块钱,我一个月才挣17块钱,拿到工资就花4块多给我妈买了半两龙井。”谈及早年与茶结缘的经历,金雅琴记忆犹新。

“大家都喝花茶的时候,我已经喝黄山毛峰了,大家开始喝绿茶的时候,我已经喝铁观音了。”从事茶叶行业50年,金雅琴总是走在市场的最前沿,在“吴裕泰”一直工作到退休,还是有不少茶企找上门。大红袍七泡有余香,正合金雅琴爱喝浓茶的口味,退而不休、闲不下来的她,最终还是选择在“老记大红袍”继续工作。“以前采购、品控相关的工作我全都参与,每年都要去产地,现在我还是特别喜欢去店里,就爱跟大家喝喝茶、聊聊天。”

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驻大陆市场的台湾茶商范纲胜也迎来了许多老朋友、老顾客。

“疫情前,我每年最少要来大陆十几次,今年是8月25号开始过来隔离的,在这边已经待了一个半月了,北上广深,还有长春、沈阳,很多地区都有我的客户。大陆喝茶的现象要比台湾更普遍,学茶的年轻人也远比台湾多,这是很值得欣慰的。”

范纲胜的“老台湾”茶叶品牌在大陆享有很高的美誉度,公司出品的“东方美人”在行业评比中多次荣登乌龙茶的榜单前十。值得一提的是,“老台湾”茶与大陆颇有渊源。“我祖辈在广东的时候就是做茶的,大概200多年前到了台湾,做茶就一直没有停的。”谈到两岸茶经济、茶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范纲胜感触颇深:“我觉得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发声。茶是我们中国发源的东西,现在全世界出口茶最大的就是中国。如果我们不发声,让欧洲人、美洲人去制定茶的标准,很不合理。我觉得这一块我们应该合作。”

人们在社交场上常常感慨“人走茶凉”,但在金雅琴和范纲胜这样的“老茶人”看来,茶叶是一辈子的事业,是可以代代相传永久延续的行业。茶水的温度、茶叶的芳香,让一片叶子,回味无穷。

 

台湾茶商范纲胜

 

年轻人接力传承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茶行业、学习茶文化,崇尚健康茶饮,这是“老茶人”们倍感欣慰的事情。本次“两展一节”,随处可见年轻的面孔、时尚的身影,他们不仅让优良的传统工艺得以传承,还为古朴的茶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泾阳茯砖茶,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个茶是越陈越香,在2015年广交会上,一块清代老茶被拍卖出了105万元的高价。在孙俪主演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裕兴重’是周莹经营的唯一一个茶业商号,现今也是西安老字号里面唯一一个茯茶品牌……”陕西展区古色古香,一位年轻的姑娘引发众人围观,她装扮时尚、谈吐大方,讲述先辈们的老故事,畅谈品牌的新鲜事,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

她叫罗瑶,今年30岁,是陕西百年老字号“裕兴重”的第七代传人。本科学的是会计,硕士就读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市场营销专业。罗瑶告诉记者,从小到大她一直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传承人做准备。就连去国外上学的时候,她也会带着茶叶远渡重洋,跟外籍友人一起分享。“我很喜欢咖啡,但是我更喜欢茶,茶对我来说有特殊的含义,因为祖辈们对我的影响很深,他们不仅在制茶技术方面富有钻研精神,而且执着传承非遗文化,这都让我对茶更亲切。”

现在,罗瑶主要负责“裕兴重”的省外招商和线上销售工作。谈到年轻人如何为传统茶业注入新生机,她非常热情地跟记者分享“生意经”:“通过和旅游渠道合作,打造茯茶文创产品,为传统的茯茶增添新式的品类,电商渠道也加大推广力度……”不久前在薇娅直播间,泾阳茯砖茶上架30秒、销售额突破100万元。这一份亮眼的直播带货成绩单背后,无论是前期准备还是现场协调、发货售后,都有罗瑶的功劳。

在果茶区,一张巨幅海报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跟很多厂家的宣传点不同,海报上并没有大肆宣扬的企业文化,主角也不是大牌的代言明星,而是一位朴素的老伯在丰收的果园里,面对镜头笑容可掬。老伯本人也在现场,他几乎不去主动招揽顾客,主要是微笑着泡茶。“繁华处寻寂静,水茶间觅知音。”只要有人入座,老伯就用心给人泡茶,举手投足都给人以人淡如茶的感觉,却又尽显农民敦厚亲和的本色。

实际上,老伯是20世纪70年代的大学生,因为长期在果园研究作业,多以果农形象示人,大家都叫他“柑伯”。面对采访邀约,“柑伯”摇头一笑,表示要低调。

在企业的新媒体平台上,记者收到了“柑伯”儿子为他写的文章——《我的柑伯爸爸》,记录了作者与“柑伯”品牌在父爱滋养下共同成长的温情岁月。老父亲不喜邀功、不善言辞,儿子就负责记录和传播品牌的故事,父子接力,彼此成就。

因为见证过父辈们苦心经营的历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识到:一壶好茶,来之不易。而他们也在努力用自己的力量,在新的时代为好茶续杯。

 

顾客抢购果茶

 

茶文化精彩纷呈

本次“两展一节”筹备了百问互动茶会、青年国际茶会、海峡两岸茶主题文化创意作品展示等共计40余项特色活动,全面呈现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煮水、温杯、洗茶……在福建展区,精彩的茶艺表演引人入胜,吸引不少观众驻足围观。“前段时间看新闻,总书记说他在福建的时候爱喝工夫茶,我们今天也算是有幸见识到了真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关注茶产业,也让“坦洋工夫茶”赢得了更多的关注,63岁的何大爷就是慕名而来的。

现场,茶艺师张淑霞告诉记者,“坦洋工夫茶”真正的功夫不在茶艺,而在于茶叶的制作工艺。张淑霞本是一名会计,7年前与茶结缘,对茶文化愈发痴迷。疫情之前,张淑霞每周至少要去中小学校讲授3次茶艺课。在她看来,茶文化早已深入校园,很多孩子也对茶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除了雅致的茶艺表演,来自福建安溪的几位非遗传承人,还把铁观音的茶叶作坊搬到了现场。凉青、做青、炒青、簸拣……老手艺人演示制作工序,手法专业技艺精湛,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引人拍手称赞。

“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零距离观看铁观音从茶叶到流入茶杯的过程,在了解铁观音独特制作技艺、感受中华茶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安溪人民历尽磨难、坚韧不拔的精神气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师傅告诉记者,他已经做茶30多年了,家族的后代也在学习做茶,随着非遗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更加具有成就感、幸福感和荣誉感。

从神农尝百草的上古传说开始,茶,就日渐深入人们的生活。在“酒桌文化”备受吐槽的今天,茶道礼仪却备受推崇,不论是工作区域,还是家庭居所,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都触手可及。中国农业大学企业家校友联谊会茶业分会会长王如良告诉记者:“以饮茶为时尚,引导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在“‘十三五’茶文化教育成果”展区,几位家长互相讨论育儿心得,他们一致认为,茶文化是内外兼修的,对孩子道德修养、待人接物、个人气质等多方面都具有教化作用。

写毛笔字的老人,穿汉服的少女,喝茶参禅的僧人,精致考究的各式茶具,兼具中国古风与新潮时尚的茶叶产品包装……茶文化百花齐放,新兴的文创产品也纷纷亮相。

寻着悠扬的古琴声,闻着淡淡的花香,不少观众被吸引到广西横县茉莉花茶展区,整个展馆绿意盎然,从横县带来的茉莉花为北方的秋天增添了几分清雅。

“全球10朵茉莉花,6朵来自广西横县。”记者在第二届世界茉莉花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横县茉莉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世界的60%以上。当地年产茉莉花茶约8万吨,目前共有130多家花茶企业。在这里,茶文化被充分开发,茶产业也得到全新的提质升级。

共品花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除了饮茶品茗,结合传统特色的壮族刺绣工艺品以及新研发的花茶系列的护肤品也广受欢迎。此外,通过移动互联网,还可以体验搭载新兴科技运作的VR全景旅游,实现“云赏”“云游”,看遍花海茶园,感受文化盛宴。

 

北京国际茶业展云直播间现场

 

茶经济助力脱贫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产茶国和茶叶消费市场,茶文化活动的繁荣,必将反作用于经济生活。一叶之轻,托起一业之重。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作为中国的传统农作物之一,茶产业扶贫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

本次“两展一节”着力凸显茶业扶贫成果,在重点展示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脱贫成果的同时,还特邀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等茶业脱贫地区组团参展,展示中国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成就,展现乡村振兴新风貌。

在清朝乾隆年间,安化茶叶就因“充贡而外”声名远扬,当时的好茶大多进贡给朝廷,或者远销外地。在当代,发展茶产业,重在群众受益。

在10月22日举办的安化黑茶专题推介会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表示,发展茶产业不仅是助农增收、实现脱贫的主要路径,更是巩固脱贫成果、带动农民富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安化县依托资源禀赋发展安化黑茶等特色产业,连续十一年入选中国茶业百强县,近七成贫困人口享受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红利,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百姓脱贫有机统一,并于2019年4月正式脱贫摘帽。据益阳市副市长汤瑞祥介绍,安化千两茶和茯砖茶的制作技艺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除了借助推介会、交流论坛、主题展区等形式帮助企业招商引资、洽谈合作,本次“两展一节”还利用科技手段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打破空间限制,助推云端茶业发展,助力茶叶行业经济复苏,全方位展现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成果。

主办方依托新媒体平台,邀请地方领导人、企业负责人开展网络访谈,宣传地方产业和企业文化,增强区域茶叶品牌曝光。还有不少企业邀请网红进行直播带货,实现云逛展、云品茶、云购买,加速茶叶行业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进程。此外,“两展一节”还通过转播山村茶园的秀美风光、展现传统的制茶工艺非遗文化,讲述产业扶贫振兴乡村的故事,引导更多年轻人热爱茶文化、关注茶产业。

(《人民周刊》2020年第20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特色小镇新定位
下一篇: “双十一”安全常识“送货上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