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心城区辐射范围外的远郊县转型为积极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现代化都市城区,南京市溧水区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引领下,将打造“健康中国”样本作为全区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引领性目标,通过“健康+”为核心推动文旅、体育、医疗、康养、制造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健康城市外延,维护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优化健康服务、普及健康生活、营造健康社会,使“健康”成了溧水越来越闪亮的金字招牌。
风景秀美的石头寨村红色李巷和千亩蓝莓园。
生态:有机融合成系统
溧水区东南部,山脉连绵。山间丘陵地带,有一片全区面积最大的蓝莓种植园,这是位于白马镇石头寨村的蓝莓种植基地。在这座基地里,健康环境、健康产业与健康旅游实现了有机融合。
石头寨村北依国务院授牌的长三角地区唯一国家农高区,青山环绕,风景秀丽。独特的自然条件赋予了这里优越的生态本底、良好的水土资源。“经过多年发展,蓝莓产业已成为石头寨村的支柱产业。在李巷自然村,已建有蓝莓基地4700亩,随着红色李巷知名度的提高,今年蓝莓的采摘比例和价格较往年有大幅提高,为每户农民带来约两万元的增收。”石头寨村党总支书记周建明对记者说。
依托国家农高区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的技术支持,石头寨村蓝莓种植基地种出的蓝莓,品质优良有保障,是周边小有名气的健康农产品。“目前市场上对优质农产品、安全农产品有非常大的需求量,蓝莓种植基地生产的高品质产品已经吸引到了一个稳定的客户消费群体,有一些客户每年都会购买我们的产品。”蓝莓种植专家溧水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王忠军向记者表示。
靠着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农业,使石头寨村二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优良的生态环境。“我们不只包括生态农业,还延伸到了休闲红色旅游,是溧水区文旅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年9月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通过举办蓝莓节融合“红色旅游”和“蓝色经济”,让“小蓝莓”做起了“大产业”。周建明告诉记者,产业旅游的融合发展也给村里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通过引导村民开办红色餐饮、民宿、便利店等,带动李巷263户村民户均增收超1.5万元。
如今,李巷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乡村,出门是古色古香的青石板路,上田间地头是宽敞的柏油路,青砖黑瓦的“老屋”,进了家门是生活起居室,出门后就成为旅游景点。这里不仅环境优美,当地人不出村就能找到体面活干。
溧水产业集团董事长刘永介绍,从规划初期,我们就秉承以革命教育为核心依托、深度融合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的理念,目前,红色李巷已成为南京市、溧水区企事业机关单位党性团性教育热门基地,全区的党员干部、每个基层的党组织都要走进红色李巷等红色教育基地,去感受当年的文化,感受当年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汲取红色营养。在率先垂范、担当作为中,展示溧水党员领导干部对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坚守和担当。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溧水区把治水兴水作为倒逼产业转型、塑造健康环境的重要抓手,近三年累计投入50多亿元,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全域Ⅲ类水。建成城市公园14座、健康绿道1350公里,构建起“3分钟到社区绿地、5分钟上健康绿道、10分钟进城市公园”的健康环境体系,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举办的世界街舞锦标赛、国际名校赛艇邀请赛、国际山地半程马拉松赛等重大赛事吸引了数十个国家选手参与;连续举办的秦淮源头灯会、咪豆音乐节线上线下关注达数亿人次,已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赛事名城、音乐名城。通过健康环境、健康产业、健康服务、健康食品等的有机融合,构建全域健康体系,是溧水区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内涵。白马石头寨村有机融合的健康体系,或许可以为溧水区的健康城市建设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缩略“样本”。
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溧水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生产:产业链中透绿色
蓝莓是溧水大力培育的“五莓(梅)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莓(梅),即草莓、蓝莓、黑莓、青梅、杨梅,其中,溧水已成为江苏省蓝莓种植面积最大的基地之一。”王忠军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围绕“五莓(梅)经济”形成的健全产业链,只是溧水区健康产业布局的一个剖面,溧水引进的汽车企业也以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为主要生产方向,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金龙、长安、比亚迪等知名车企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长安汽车落户溧水已经17个年头了。最初,我们是响应政府针对环境治理的‘退城进郊’号召来到溧水的,过去几年的发展也得益于溧水的产业配套、营商环境、交通优势等。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在2017年发布了‘香格里拉计划’,布局发展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溧水建设健康城市与我们的‘香格里拉计划’一脉相承,我们也正在积极参与到‘健康溧水’的建设中。”长安汽车南京基地负责人对记者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以蓝莓种植基地为代表的生态农业、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外,目前,江苏省康复医院、南京市颐养中心、国家极限运动溧水训练基地、国家冰雪极限运动训练基地等服务业项目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医疗+康养”项目、“健康+体育”项目等正在成为溧水区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江苏省康复医院和国家极限运动溧水训练基地施工现场,记者看到,许多建筑材料都采用了环保建材。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江苏省康复医院除了引进国际领先水平的医疗设备外,还将重点建设适宜疗养的绿化景观和水系系统;国家极限运动溧水训练基地将不只面向专业运动员开放,向普通市民普及极限运动也是基地将发挥的重要功能,为运动员建设的健康餐厅也将面向普通市民宣传健康餐饮知识,基地周边或将发展出运动器械店、健康餐饮店等衍生业态。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推动产业健康,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目前,溧水区的“绿色”产业已经涵盖了种植、旅游、农产品加工、汽车制造、康养、体育等诸多领域,绿地·中国中医健康养生示范区、天安生态未来城、宝能国际健康科技城等健康产业地标性项目也都在全力推进中,产业的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正在不断提升。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习总书记的‘两山’理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无论是医疗康养还是高端制造,溧水区的产业布局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做的。”溧水区委书记薛凤冠对记者说。
生活:高位均衡添活力
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展现民生温度之美,记者了解到,溧水区对于养老、医疗、教育等基本民生保障的要求都是“高位均衡”。“在溧水区,本地人能够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外地人都可以享受到。我们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投入,扎实推进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确保新、老溧水人的孩子都能在溧水有学上、上好学。”溧水区教育局局长魏红星告诉记者。
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生态环境等独特比较优势,在更大坐标系中谋划健康溧水建设。溧水区委区政府对“健康溧水”的谋划,不只是立足于生态本底发展健康产业;在发展健康产业的基础上,关注市民的精神诉求与心理健康,也是“健康溧水”建设的重要构成部件。
“每个街道、乡镇都设有24小时图书馆,全区14个图书馆每年有近3万人次前来借阅书籍。为了引导年轻人健康成长,我们会有意识地多放一些科普类、励志类书籍在图书馆内。”溧水区文旅局局长韦仁健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溧水区不仅正在建设社会心理健康体验中心,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而且已经建成了数家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助餐点也已经遍及城区和乡村。对于市民健康生活与健康心理的关怀,溧水区的公共服务覆盖到了从日常事务到文化生活、从年轻人到老年人、从城区到乡村的方方面面。
市民的健康生活,离不开健全的医疗体系。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溧水区扎实推进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省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两大试点”工作,组建两大事业性质医疗集团,同时拥有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两大三级医院,是苏南唯一一个公立医院改革连续三年被省政府通报表扬的区。依托区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两大医共体,完成了区域临检、心电、影像等五大中心建设,建立了多种模式的三级远程医疗流程,与南京市鼓楼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与市中大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远程教育、远程考试等全方位的远程医疗体系,“互联网+健康大数据平台”初见成效。
在溧水区中医院,记者见到了院长助理冷恩荣。“虽然我们是中医院,但是在对病人的诊断、治疗中,我们是‘中西并重’的。我们医院是全区唯一一家有两个ICU的医院,我们对重症病人的治疗可以实现从诊断到康复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我们还有一个特色的‘国医堂’,‘国医堂’请的都是区里甚至市里中医领域的老专家。”冷恩荣向记者表示。
溧水区大力推动的医疗与康养、医疗与体育的融合,也正在进入普通市民的生活。“区体育局和区卫健委联合发起的‘体医融合’项目包括‘体育+健康体检’‘体育+中医康复’等几个重点板块,这个项目落实在了我们医院的体医融合运动促进中心。通过智能检测,我们不仅可以为普通人出具健康报告,还能根据不同人的健康情况开具运动处方。”冷恩荣说。
清晨生态公园锻炼、早上高颜值市场购物、病了可看中医、闲时可参与多元运动、偶尔健康体检、晚间绿色步道休闲……一名溧水区普通市民的健康生活轨迹已经清晰可见。
市民是构成城市的基本细胞,也是城市的活力之源。健康城市的建设实践,只需要观察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便可以一目了然。
(《人民周刊》2020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