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地方 > 正文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向荒山要绿 为人民造福

2020-06-03 14:47:12    内蒙古日报

贾福生左手握住树干,右手伸向树梢,拇指朝下,中指靠顶,仔细丈量后,他欣喜地对记者说:“你看,这棵松树今年又长了一拃。”

从栽种时的80多公分,到现在的近2米高,仅用了6年时间,他就把这片寸草不生的荒山,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洲。

他说:“前几年可不是这个样子,整个山上山下没一棵树,光秃秃的,山体被挖的千疮百孔,别说草木,就连苍蝇蚊子也没法待。”

贾福生是包头卉祥源生态公司的董事长,今年57岁。他个头矮小、皮肤黝黑、身体瘦弱。要不是同行者介绍,怎么也看不出他就是那位向荒山要绿的开拓者。

大青山横亘包头,在青山区境内东西沿长23.5公里,南北平均宽3公里。由于山上的石头硬度高、吸水性低、粘合效果好,这里的砂石除了满足包头本地需求外,还远销鄂尔多斯、榆林等地。从清朝末年开始,沿山一带的村民就以采石、碎石、挖沙、筛沙为生。建国后,随着包头市的城市建设和包钢、一机、二机、铁路、机场等大型项目的创建,大青山的砂石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由于过度开采,山体破损,危岩裸露,矿坑遍地,水土流失,空气恶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怎么办?要效益?还是要环境?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与日俱增,百姓的期盼,就是政府所急,我们必须集中力量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这是十分迫切和重大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包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青山区委书记郭文焕说。

2012年,包头市、青山区相继出台文件,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龙头企业带动”的原则,要求全面修复治理大青山南坡,并拿出2亿多资金,对引水上山、危岩体改造等多个项目进行补贴。

听到这一喜讯,当地群众无不欢欣鼓舞,有的甚至放鞭炮庆祝。

兴胜镇东达沟村村民韩栓牛说:“当然值得庆祝,因为村民们过去开山也没致富,反而把环境给破坏了,家家户户连窗户都不敢开,飞扬的尘土、炸山的炮声、运砂石的车队,把整个村子祸害的不成样子。”

没想到,政府的一个举动,就得到广大群众如此强烈的反应。可是,要想修复治理不堪入目的总面积为70平方公里的大青山南坡,没有几十亿资金是做不成的,何况生态治理项目投资大、回报小、周期长。

“只有撬动民间资本,才能把这件事儿做成,绝不能让人民群众的期待落空。”青山区委副书记、区长胡荣斩钉截铁地说。

于是,市、区两级有关领导找企业、商项目、谈合作,很快就谈妥了智茂元、卉祥源、百盛祥等7家民营生态企业。

与此同时,青山区政府陆续取缔了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全部86户采砂碎石企业、11户商砼企业和3家生产型企业。

那么,这些失业的村民怎么安置?闲置的车辆和机械又如何再利用?

“经过与这7家生态企业协商,达成一致意见,所有用工必须来自失业村民,闲置的车辆和机械采取租赁方式计酬,落荒的土地全部流转,彻底解决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青山区副区长徐茂华说。

2014年,包头卉祥源生态公司承包了榆树沟片区3万多亩荒山,自筹资金,修复治理。修路、填坑、覆土,恢复地质原貌,再挖坑、拉土、换土,栽种各种耐旱树木,然后浇水、防火、看护。

从此,贾福生带领着他的队伍一起向荒山进军。

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年栽种的松树,由于树苗太大、土质太差等原因,成活率很低,这对于从事绿化产业近30年的贾福生来说,简直是当头一棒,万念俱灰。

他说:“我这个人从来没有被困难击倒,这次也决不例外,只是一年的心血白下了,也彻底赔了。”

赔了的是时间与金钱,但赢得的是经验。“我一生的事业就是种树种草,一看到绿色,心情就好,只要是我创造的绿色,心情更好,我就不信在这荒山上造不出绿来。”贾福生很有底气地说。

6年时间,贾福生累计投入3亿多元,修了80多公里砂石路,种了3万多亩树,建了3个水库和30多座水塔,大部分树木用上了滴灌,解决了当地500多名村民稳定就业。

也就是在这6年里,贾福生的体重从原来的130斤下降到80多斤。他说:“累成这样的。不管天气好坏,还是身体有无不适,我一年365天都待在山上,有时一天喝不上一口水,吃不上一顿饭。”

这就是情怀!而同样有绿色情怀的还有智茂元生态科技公司董事长丁茂。他59岁,本科硕士都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扎根生态建设事业22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绿色创造者。

他说:“我大学学的是草原生态学,自从学了这个专业,就对绿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渐渐成为我一生的追求。”

于是,他1998年辞去央企的公职,在北京创办了生态公司,主做城市绿化,并拥有了自己的1700亩苗圃,业务从北京逐步辐射到新疆、河北、山东等地,生意越做越大。

在外挣了钱的丁茂,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回到家乡,做成一件真正属于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植绿,造福子孙后代。

不谋而合,恰恰在当时,包头也正在苦苦地寻找有这样想法的人。

2012年,丁茂出资,在大青山南坡承包了4000亩荒山,进行修复绿化;2017年,他又承包了二老虎沟、笸箩铺村总计3万多亩荒山。截至2019年底,所有工程全部按计划建成。

看到漫山遍野的树木长势喜人,丁茂挠了挠头,慢腾腾地对记者说:“不容易啊,我把北京的房产、好车都卖了,老婆、儿子、女儿也都从北京回来跟我一起干,现在总算把这件事儿基本做成了。”

被当地人誉为“现代愚公”的丁茂,这几年累计投入8亿多元,修了90多公里山路,栽了3万多亩树,建了35个水库,就地解决1500多名村民就业。

57岁的林木养护工杨来富说:“过去,我开山一个月也就收入一、二百块钱,现在给丁总打工,一个月轻轻松松能挣3500元,对于我们这些年龄偏大、又没文化的老百姓来说,感觉是在做梦。”

由“挖山人”变成“修山人”“护山人”,大青山南坡沿线村民转变的不仅仅是职业身份,还有收入和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

笸箩铺村74岁的村民赵文亮说:“以前,我上山是开山、放炮,早上出去,中午能不能回来还不一定,整天提心吊胆的。现在不一样了,我每天上山是为了观赏风景,太美了,这才是人待的地方。”

青山区农牧局局长郭建光告诉记者,随着生态环境的大幅改善,现在的大青山南坡不仅森林茂密,树种繁多,就连狐狸、野兔、石鸡、獾子、大雁、蛇都随处可见,而山上兴建的几十座水库里,鲤鱼、草鱼、鲢鱼也轮番上阵,游人乐此不疲。

环境变了,游人来了,丁茂的目标更大了,他说:“我现在正在这片山上打造内蒙古最大的植物园,面积为20平方公里,总投资20亿元。”

目前,步行栈道、观景台、危岩体修复美化、大地艺术景观公园等多个项目正在兴建,军事文化体验园、青少年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等项目已经建成。

而同样理想远大的贾福生也不甘落后,1000多亩葡萄园今年正式开花结果了,世界风情园、民族村、动漫城、生态养老院、蒙元文化园等多个项目也在规划设计中,总投资10亿元。

向荒山要绿,为人民造福。8年时间,大青山南坡青山区段修复治理工程已累计投入18亿元,其中,民间资本16亿元。完成人工造林6.8万亩,栽植各类苗木665万株,矿坑危岩体修复治理6平方公里。累计雇佣农民工1万余人次,租赁闲置车辆、机械7800台次,帮助村民增收3170万元。流转土地1万亩,受益村民6000人,人均年增收3000元。荒山治理的“青山范本”就此完成。

如今,走进大青山南坡,青山水秀、绿树成荫、百花争艳、百鸟争鸣,宛如塞上江南,亦似人间仙境。

随行的青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苗林旺当场感叹:“这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史诗!”

贾福生笑了,丁茂笑了,现场的村民都笑了。

这笑声清脆、宏亮,在山谷回响,在大地荡漾……(记者 相恒义 赵元君 吕学先 刘向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山西实现全学段学生返校复课
下一篇:终于,上海最后一批学生返校了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