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5G消息商用倒计时 产业链共享千亿空间

2020-12-18 17:19:17    经济参考报

三大运营商5G消息共用平台即将推出

5G消息商用倒计时 产业链共享千亿空间

5G消息商业化落地正在加速。记者了解到,立足于互联互通,5G消息商用方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将共用一个平台,该平台即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推出。

当前,我国5G消息标准化工作正在稳步推进,《5G消息总体技术要求》《5G消息终端技术要求》《5G消息终端测试方法》等一系列标准已获报批。市场表现上,12月17日,同花顺5G概念板块上涨0.89%,个股方面,神州泰岳上涨6.17%,梦网集团上涨2.41%。

 

5G消息商用不断提速

种种迹象显示,5G消息商用正在不断提速。

近日,梦网集团发布了“天慧·5G消息平台”,率先把5G消息、视频短信、行业短信进行融合,基于5G标准规范实现了消息即服务。此前三大运营商已先后披露5G消息系统招标,标志着5G消息落地迈入实质性阶段。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付国强撰文称,目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均已开始5G消息规模化部署,5G消息有望成为首批为个人用户所见的5G应用之一。

付国强表示,在运营商消息服务趋于饱和的今天,5G消息的落地,是电信市场发展的新动能。在电信运营商方面,我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都进入了现网部署阶段。其中,中国移动建设速度较快,网络侧功能基本具备商用条件;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相对滞后,但在中兴、华为等领先5G消息设备企业的帮助下,也将很快具备商用条件。

据了解,5G消息商用将是三家运营商共用一个平台。有行业内部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此次5G消息商用将立足于互联互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共用一个消息平台,每年年底根据运营商各自的平台访问量统一结算。目前平台正在推进中,计划今年年底,最迟明年初推出。被问及为何三大运营商共用一个消息平台,该行业内部人士分析称,主要是为了达到互联互通和行业共赢。

5G消息标准方面也有新进展。付国强在撰文中透露,我国5G消息标准化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由他本人牵头制定《5G消息总体技术要求》以及另外两个标准《5G消息终端技术要求》《5G消息终端测试方法》已获报批,这标志着系列标准已具备指导企业5G消息实践的作用。

 

产业链共迎新机遇

根据三大运营商此前发布的《5G消息白皮书》,5G消息商用过程中,运营商将合力打造标准、开放、共赢的生态系统。机构和业内人士表示,5G消息产业链参与方主要包括终端制造企业、电信运营商、应用开发企业、行业客户企业,随着加入的用户越来越多,产业链上下游都将从中获益。

GSMA数据显示,当前A2P短信(应用短信)全球空间为600亿美元,预计到2021年增长至900亿美元,而RCS的市场空间可能会大于1500亿美元。据东兴证券测算,到2030年,我国5G消息市场规模约1000亿元,是2019年全国移动短信业务营收的约2.6倍,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并且将惠及运营商、行业用户和终端厂商等参与方。

华泰证券认为,5G消息商用有望助力运营商传统短信业务开拓新的盈利模式。在生态建设方面,运营商与合作伙伴共享业务发展收益,与产业共同做大生态规模,有望释放行业长期价值。产业链环节A股上市公司或迎来机会。

当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在加快相关部署,全力支持5G消息商用。除了电信运营商,移动终端方面,多家国产手机厂商参与意愿强烈。据了解,目前包括华为、小米、三星等品牌的手机都已经通过5G消息功能测试。

应用开发企业方面,目前国内的SDK厂商和头部SP企业已着手应用开发。尤其是作为渠道商的SP企业,除了梦网集团的“天慧·5G消息平台”,神州泰岳也发布了“泰岳5G消息云平台”,推进5G消息的行业应用。

有业内人士认为,5G消息会对微信等社交APP形成冲击。东兴证券分析师王健辉表示,5G消息将在基础功能上赶超微信。社交APP需要相互认证并添加联系才能实现消息发送,而5G消息是通过认知接收方的手机号码进行消息发送,将具有实名登记功能,同时促进手机号生态圈(相比于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的新社交媒体生态;另外,5G消息能提供更快的传输速度,传输效率更有优势。(记者 李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网售处方药:方便买不意味可随便卖
下一篇:互联网卖房,能撬动万亿级规模市场革新吗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