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主要是指事关国家战略安全和综合国力的重点产业链上的关键共性技术。西安高新区成立29年来,聚集了丰富的人才、科技、产业等资源,为发展硬科技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今年6月,西安高新区又启动建设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要把硬科技转化为响当当的硬实力。
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什么样?西安高新区如何打造硬科技?请看记者的实地采访。
畅通硬科技转化
孵化平台全程服务,技术经理人架桥对接
科研人员转型为创业者有多难?西安中科微精光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小君深有感触。
杨小君曾是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安光机所)的研究员,一直致力于超快激光加工技术领域的研究。2015年,杨小君决定自己创业,并成立了公司。
企业怎么管理?财务怎么打理?市场怎么开发?创业之初,杨小君对办企业没有任何概念,完全摸不着头脑。在中科创星的帮助下,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中科创星是西安高新区内成立的首个硬科技孵化平台,旨在助力实验室里的技术成果产业化。
“为解决科研人员创业的融资难题,我们成立了专注硬科技投资的基金;为帮助科研人员向企业家转型,我们设立了创业培训、政策咨询、融资服务等一系列科技创业服务项目。”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李浩说。
杨小君告诉记者,公司的高管几乎都参加过中科创星的定制化课程“硬科技创业培训营”,课程针对性强,直击创业痛点。通过培训,大家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除了中科创星“传帮带”,西安高新区还推出了“技术经理人模式”。
信息不对称一直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难题之一。“比如,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科研人员关心的更多集中在技术的先进性、超前性方面,而企业经营者则关心投入产出比、回报率、市场优势等问题,双方的合作需要一个中间力量来衔接推动。”西安高新区硬科技创新局、统计局局长何惠明表示,“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位既懂市场又懂技术的技术经理人在双方之间有效沟通,让科技成果转化更顺畅。”
西安远诺技术转移有限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提供技术开发、转让、推广及咨询服务,王海栋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
5年前,因为参加了西安高新区科技大市场的一次活动,王海栋成为一名职业技术经理人。这些年,他和团队一起为多家企业寻找、匹配到适合需求的技术成果,技术成果转化效率大为提升。
“技术经理人在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中的作用很关键。”王海栋告诉记者,一方面,技术经理人能够帮助企业量身选择适用企业吸收应用的科技成果和技术专家,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帮助高校和研究所的成果找到应用场景。
据介绍,“技术经理人模式”已作为改革创新案例在全国推广。
培育硬科技企业
建立梯度成长培育体系,全方位大力支持
为确保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举、规模壮大与能力提升并重,西安高新区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的硬科技企业梯度成长培育体系。
“从企业成立初期到后来发展的各个阶段,我觉得高新区的支持度是全方位的。”西安星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振军说。
2014年7月,西安星通通信在西安高新区成立,当时公司只有6人。如今,公司拥有员工近百名,研发生产基地3000多平方米。
“这都离不开高新区的大力扶持。”冯振军说,“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都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政策扶持。虽然公司体量小,但我们在跟政府沟通,包括协调一些资源的时候,一直都很愉快、顺畅,从未感觉到被怠慢。”
随着企业的快速成长,办公区狭小、生产基地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此,西安高新区想方设法,以最快的速度协调解决各项问题。
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只有3个人,办公场地仅有15平方米。如今,公司的新厂区面积已达6万平方米。
公司人事行政部总监张宇说:“这些年,高新区一直非常给力。最近,由于公司产能继续扩大,高新区又批了150亩地给我们建新的厂区。”
西安四叶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胜蓝感受最深的,是高新区对企业人才的支持。
“我们公司从事的业务是网络安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发掘非常困难。高新区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举办高新企业校园行等招聘活动,为我们招引优秀人才拓展了渠道。”
据统计,近3年来,西安高新区累计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1100余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5000余家;推广“西光模式”,累计培育硬科技企业305家。2020年,三人行、瑞联、派瑞等5家科技企业成功上市。
做强硬科技产业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鼓励产业集群发展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许多中小企业受到冲击。
为化解疫情影响,西安高新区出台《疫情防控期间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等多项措施,千方百计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支持。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疫情防控期间,高新区软件园为我们减免房租100多万元。为帮助企业解决上下班交通难问题,高新区协调西安市公交公司为我们开通了6条专线。”回忆这段经历,公司副总经理翁京心怀感激。
有高新区的保驾护航,今年上半年,以硬科技为支撑的半导体制造业产值增长76.5%、新能源制造业产值增长46.5%。
硬科技产业逆势增长,还离不开西安高新区的培育、扶持。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先后发布《西安高新区硬科技产业规划》《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关于支持重大创新和成果产业化政策》等,全力支持硬科技产业化发展。在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硬科技产业在西安高新区加速聚集,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是西安高新区四大产业集群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已基本形成“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测—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吸引了紫光国芯、华为研究院等龙头企业。
为助力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西安高新区采取了不少大动作。
何惠明如数家珍:引进华为西安生态创新中心,还筹划50亿元引导基金出资设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签订西交一八九六、华秦科技新材料园等约100亿元的8个项目,并出台《关于发展“新基建”加快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行动方案》政策,等等。在这些举措的推动下,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群的规模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西安高新区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研发费用GDP占比超过6%,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近年来,高新区的硬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超宽禁带氧化镓功率器件、超高强韧镁基复合材料、物联网核心芯片……这些业界领先的硬科技成果,让人们对西安高新区刮目相看。
何惠明介绍,到2025年,高新区力争打造形成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高端装备产业、生物医药产业4个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总产值有望突破8000亿元。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7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