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中银研究院: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面临三大制约

付冰冰    2020-12-03 14:45:21    人民周刊网

11月30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21年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共包括“全球经济金融展望”“中国经济金融展望”“全球银行业展望”三部分。

 

全球经济可能呈现“三低、三新”特征

在“全球经济金融展望”部分,《报告》认为,2020年,全球经济遭遇疫情冲击陷入深度衰退,全年经济大起大落。全球金融市场在剧烈动荡后形势企稳,但仍存在波动风险。尽管当前全球经济部分领域呈现改善迹象,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还在持续,短期回暖并不代表实质性复苏。

展望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面临三大制约,预计疫情影响仍将在上半年延续,下半年才能真正走向复苏。

一是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广泛且持久。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统计,2020年三季度,全球工作时间下降程度虽有所收窄,但仍高达12.1%(相当于损失3.45亿个全职岗位),预计四季度降幅为 8.6%(相当于损失 2.45 亿个全职岗位)。

从主要经济体来看,10月美国失业率降至6.9%,但仍远高于疫情前的水平;欧元区和日本就业形势不仅未改善,反呈恶化态势,9月欧元区和日本失业率分别上升至8.3%和3.0%。

二是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一方面,由于疫情导致的工作时间减少、失业增加,居民收入急剧下降,全球贫困状况恶化。ILO 报告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球劳动力收入同比下降10.7%(相当于全球 GDP的 5.5%),约7000万到1亿人口可能陷入极度贫困,其中南亚和南部非洲所受冲击尤其严重。另一方面,即使经济已经重启,出于对未来下行风险的担忧,居民也会倾向于增加储蓄,企业不愿意扩大生产,导致内需回升乏力。

三是新一轮疫情带来冲击。

近期,美国新增病例再创新高,几个欧洲国家重新实施封锁政策,拉美疫情仍在蔓延,亚洲部分国家出现反弹。二次疫情将延缓经济复苏步伐,使得全球经济在2020年四季度和2021 年一季度再度放缓。

《报告》指出,虽然目前部分疫苗研发团队宣布已取得积极进展,但其效果尚待进一步验证, 且由于疫苗在储存、推广等方面存在技术难度,恐难在短期内得到大范围普及。如果疫苗在 2021年二季度或三季度得到推广,全球经济有望在2021年下半年真正走向复苏,全年GDP 增速预计达到4.5%。

《报告》指出,进入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可能呈现“三低、三新”特征,在低增长、低利率、低投资中酝酿新力量、新趋势和新秩序。

 

2021年中国GDP预计增长7.5%

在“中国经济金融展望”部分,《报告》对中国经济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展望。

《报告》指出,面对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国际政经格局深刻变化,中国政府持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六稳”“六保”政策的落地,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实现恢复性增长,前三季度GDP增长由负转正,增速为 0.7%,较上半年上升2.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增长2.1%左右。

《报告》分析,2021年是中国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尽管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依然较大,但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较多,国内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或将减轻,政府将持续推动扩大内需、支持创新发展、改善营商环境,加上低基数因素,经济增速将恢复至正常水平,预计 2021年GDP增长7.5%左右。

 

全球银行业发展呈现十大趋势

在“全球银行业展望”部分,《报告》认为,疫情下全球银行业资产规模逆势扩张,存贷款增速差距持续扩大,利润大幅收缩、净息差收窄,资产质量有所恶化,资本水平整体充裕。

中国银行业经营态势平稳,资负规模稳步扩张,盈利逐步修复。预计2021年银行业发展将呈现逆周期监管回归常态、资产增速放缓、盈利U型反转、金融风险防控压力加大、对公信贷模式优化、消费金融发展回暖、跨境经营聚集亚太市场、普惠金融加快数字化发展、“科技信贷”或将步入稳健可持续发展阶段等10大发展趋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家电家具“购物车”里又添政策“大红包”
下一篇:粮食价格整体回落 为何只有玉米在“疯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