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四川崇州探索构建“产业功能区+镇街+社区工作站+村”工作体系

乡村治理“减”掉了痛点,“加”出了振兴

2020-12-03 13:22:08    新华每日电讯

“郡县治,天下安;乡村治,百姓安。”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四川省崇州市围绕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探索构建了“产业功能区+镇街+社区工作站+村”的工作体系,减掉了痛点,加出了振兴。

 

“功能区不是简单的园区”

2017年7月,成都市决定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崇州在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建设取得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痛点:功能区建设空间不足、主导产业链条较短、缺乏产业化龙头带动等。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创新,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成为摆在眼前的难题。

2019年,崇州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县。一年来,崇州针对乡村治理事权不清、职能错位等难题,构建了“产业功能区+镇街+社区工作站+村”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治理最终的落脚点和防护墙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崇州在成都率先成立农业主体功能区、产业功能区,围绕功能区进行剥离、归位和下沉。”崇州市委常委王成龙介绍,崇州市把乡镇、街道、村社区主抓经济的职能剥离到产业功能区管委会;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归到镇街和村社区;把部门该有的行政审批职能下沉到管委会、镇街和村社区。

“管委会不是‘第二政府’,功能区不是简单的园区。”王成龙说,根据区域资源禀赋、业态特点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和招商引资,避免乡镇各自建设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同时,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圈,乡村治理去行政化,提升了基层的治理能力。

目前,崇州市已将原有25个乡镇(街道)调整为15个,253个村(社区)调整为172个,设置社区工作站11个、审批服务中心15个、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3个,整合下沉175项政务服务事项。

 

农民变工人,田地变景区

雾气缭绕的湖边,错落有致地矗立着白色帐篷式火锅包间,夜幕降临,灯光秀把天空染得五彩斑斓。作为曾经的相对贫困村,崇州市白头镇大雨村以林盘为依托,打造出的田园综合体项目——“鲜道·幸福里”,成为当地“网红”打卡点。

林盘是乡村院落与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田间绿岛,是四川乡村特有的一种居住模式。大雨村现存川西林盘20个,其中保护性林盘9个,面积180亩。根据现有资源状况,大雨村结合农业功能区总体规划和白头镇镇域规划,编制了产业发展方案。

农民变产业工人,林盘田地变景区。大雨村通过引导群众参与、统筹产业项目、社会资本注入等方式,在聚焦林盘等“末端”治理的基础上,实践出“融资造血”集体经济发展模式。2019年白头镇大雨村实现全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11万元,户均增收3000余元。

2019年,崇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625元,城乡收入结构比1:1.65,被评为四川省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试点县。

 

探索基层治理的“群众路线”

从原来的“成都市100个相对贫困村”变成了如今的“全国最美休闲乡村”,白头镇五星村完成了蝶变。2012年以来,五星村将居民集中居住点与生态景观打造相结合,打造“生态湿地、健康食地”。目前全村民宿客房已达200余间,2019年客房入住率平均达到70%以上。

“以前村里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很严重,现在村民们都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发展民宿接待之后,环境与他们的收入就息息相关了。”五星村党委书记高志伟介绍,五星村让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工作,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治理高效进行。

五星村还定期举行五星好家庭评比和最美微田园评比,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破解了新村绿化面积大、前期投入高、后期维护难的课题。

“以往城乡之间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而崇州在社区工作等方面的探索正逐步缩小差距。”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张社梅表示。

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运陈认为,崇州的乡村治理经验是一个既符合政策要求,又具有实践基础,更契合民心所向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具有较为广阔的可借鉴价值。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PPP有效助力重点领域建设
下一篇:家电家具“购物车”里又添政策“大红包”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