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冉隆楠)到店到家全渠道订单量877万,是去年同期的112%,这是多点Dmall今年“双11”交出的成绩单。作为和实体商超合作的分布式生鲜电商平台,和动辄上千亿元销售额的电商“双11”相比,多点Dmall的成绩显得“朴素”很多。不过,对于前几年还对“双11”冷眼旁观的实体超市而言,这样的订单量已经有了不小的突破。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很难想象,如今线上线下融合玩得很溜的实体超市们,在数年前还和电商处于“敌对”关系。
“不管是‘双11’还是‘6·18’,最开始都是电商的促销节日,和实体超市没什么关系。”多点Dmall合伙人刘桂海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最早的时候,多点Dmall的合作伙伴对于这些电商节日都处于一个“看客”的角色,甚至把自己当成“受害者”,“因为这些节日的当天,实体门店的生意会变得不好”。
随着“双11”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实体超市也慢慢开始参与到这场“全民狂欢”里来。“这就进入了第二阶段,我们多点Dmall作为生鲜电商,应该参与这场促销。别的电商有促销活动,我们的这些合作伙伴也有多点Dmall这个线上渠道了,尽管不是主角,但也应该参与进来。”刘桂海表示,如今实体超市在“双11”扮演的角色和第二阶段又有所不同,现在是这些实体超市主动要参与,而不是多点Dmall去引导。
对传统实体超市来说,节日是很重要的促销节点。“如果将全年的促销节日分级,对实体超市来说,春节毫无疑问是第一大黄金时段,剩下的就是传统四大节日、五一和十一小长假,以及各个节气等等。现在,对这些实体商超来说,‘双11’的重要程度已经堪比春节。”刘桂海表示,除了“双11”对实体超市的重要程度提升,玩法上也从单纯的线上促销,增加了很多线上线下联合交叉的活动。
比起销售额更重视单量
重视程度上去了,实体超市的“双11”和电商走的路却有点不一样。北京物美到家订单量环比增长94%、重百新世纪超市全渠道订单量可比增长47%、武汉中百全渠道订单量可比增长30%、山东三信全渠道订单量可比增长205%……比起动辄数千亿元的电商销售额,实体超市的“双11”战报更在乎订单量的增长。
刘桂海认为,实体超市线上线下一体化做“双11”,最大的忌讳是“憋”单量,前面15天累计,最后一天爆发。开始数字化转型升级后,大多数实体超市都是“店仓一体”。和电商平台不同,实体超市门店是分布式的,各个门店的承载量有限,难以像电商一样提前预售,最后瞬时爆发单量并统一发货。“如果瞬时爆发单量,实体超市的门店容易出现缺货的情况,人们会看到货架空置。而且线下缺货还好说,买不了这个品牌可以买别的替代品,但线上交易是瞬时高爆发行为,如果顾客买了却因为缺货无法发货,体验就很不好。”刘桂海表示,很多问题在平时并不明显,却会在“双11”凸显出来,“瞬时秒杀会把实体超市整个经营体系搞乱”。
“实际上,‘双11’对实体超市来说,是对其数字化能力的一场大考。”刘桂海说:“我们平时推广分区拣货,包括员工管理、排班管理,这些功能对实体超市的改变,越到大促的时候越明显,日常也有作用,但并不是它们的极限。”他认为,当一个企业整个数字化能力达到一个很好基础的时候,那不管是做“双11”还是日常促,其整体负荷效率都会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
据悉,今年“双11”,多点Dmall携手多家知名超市,依然实现了小时达。商品集中发货供应到门店,再从门店分发给周围三公里的消费者,在数字化优化供应链的基础上,实现效率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