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发力汽车文旅等重点领域

促消费 各地新一轮硬核措施出台

2020-10-30 15:39:55    中国商报

“三季度消费持续向好,尤其是汽车等消费增长迅速。”近日,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进一步巩固消费回升的好势头,各地近期再次启动新一轮促消费政策活动,加大对汽车、文旅等重点领域消费的支持力度。

 

重点消费领域获支持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对消费带来的冲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打出了一系列提振消费的组合拳,促进消费市场加快复苏。特别是今年十一长假,居民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市场人气稳步回暖,进一步巩固了消费回升的好势头。   

在此基础上,各地近期陆续推出新一轮促消费政策,特别是加大了对汽车、文旅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如湖南近日制定了进一步提振消费的若干措施,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提振和提质文旅消费等方面提出八条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出台省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调整升级政策、鼓励对无车家庭购置首辆家用新能源汽车给予支持等内容。 

湖北近期也出台措施,着力促进汽车、家电等领域消费。例如,规定在明年3月前购买鄂产并在省内上牌的乘用车按销售价的3%给予补贴、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延续至2022年底等。河南省财政也支持各市县出台促进汽车消费和消费券惠民政策,该省财政根据各地2020年实际兑现的财政资金支持消费券总额给予不超过10%的奖补,每个省辖市、省直管县补贴金额分别不超过1000万元和200万元。

山西则侧重完善便民服务,发布《关于促进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的实施意见》,对该省便利店的网点布局、经营范围、智能管理等予以支持。鼓励品牌连锁企业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建立与消费者无缝、持续连接,推广自助结算、扫码支付、刷脸支付等移动支付技术,提升服务智能化,优化消费体验。

 

市场呈现积极变化

近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相关负责人在分析1至9月我国消费市场情况时表示,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负转正,市场人气持续回升,需求加快释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强,充分表明我国消费市场逐步克服疫情、汛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呈现持续回升、稳步复苏、平稳运行态势。该负责人同时表示,我国消费市场呈现一系列积极变化。

从总量看,消费增速持续回升。在商品消费市场,升级类商品、进口商品销售明显加快,十一黄金周部分电商平台进口商品销售增长约80%。同时,服务消费也持续回暖,9月餐饮收入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月收窄4.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增长1.9%,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十一黄金周期间,国内旅游收入同比恢复七成左右;电影票房近40亿元,为历年黄金周次高水平。  

此外,新型消费快速发展。1至9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额比重达24.3%;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4.1%,增速比上半年加快5.2个百分点。直播电商、社交电商、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消费市场进入传统旺季,随着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各项政策措施持续发力,消费市场总体将延续平稳回升态势。

 

坚定实施扩内需战略

从各地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的重点看,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升级,畅通双循环成为重头戏。

今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1%,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孟玮表示。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既是新兴产业,也是基础设施。不仅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扩大有效需求、保障民生托底,也是稳增长工作的重要抓手。10月21日,在全国信息通信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烈宏提出,要务实推进5G网络规模化部署,加快核心技术创新,深化5G融合应用,扩大千兆光纤覆盖范围,加快建设新型数据中心。打造高质量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以“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为牵引,持续推进企业内外网改造。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针对消费提振过程中遇到的堵点和难点问题,不断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联动,加快补齐消费软硬短板,稳定重点领域消费,挖掘消费新增长点。”孟玮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按照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地方更大力度扩投资、促消费等政策有望加快落地,四季度经济增速大概率继续上升,全年经济回正底气更足。(依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工业企业盈利状况逐季好转
下一篇:制造业PMI连续八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