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冷链流通产业存痛点 业界呼呼“全程追溯”尽快落地

2020-09-24 15:32:13    中国商报

(记者 周子荑)通过扫描商品上的二维码了解产品的“前世今生”是当前很多生鲜食品企业都重点发力的事情,不过真正做到的企业却凤毛麟角。实际上,当前,生鲜食品行业的溯源多停留在源产地层面,冷链流通环节的追溯成为一大短板。针对这一产业发展“痛点”,业界呼吁尽快建立集“产品防伪、源产地溯源、过程追溯”为一体的食品农产品全程冷链追溯体系。

 

一款“有温度的鲜奶”

“通过扫描鲜奶上的二维码,消费者就可以看到卫岗鲜奶出厂后入库、出库、上车、下车每个环节的具体时间。最重要的是,系统还记录了鲜奶从出库到上车的间隔时间,真正解决了中途脱冷的问题,实现了全程追溯,市场称之为真正有温度的鲜奶。”在2020中国国际冷链流通产业峰会(以下简称峰会)期间,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冷链流通专业委员会执行理事长江波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据悉,这款“有温度的鲜奶”是南京卫岗乳业旗下的至淳鲜牛奶,作为巴氏鲜奶,其对全程冷链运输要求很高,需要温度一直保持在2℃-6℃。目前这款鲜奶在南京一些超市的自动售奶机和盒马鲜生销售。

巴氏鲜奶的全程冷链运输是我国冷链流通体系应用的一个典型案例,江波表示,从产品出库到上车,脱冷是目前一个很大的短板,很多产品的冷链运输只是某些环节的冷链运输。而包括巴氏鲜奶在内的很多食品对全程冷链运输要求很高。因此,完善我国冷链运输体系,实现全程冷链运输势在必行。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徐小虎也在峰会上表示,把运输、仓储各环节中所使用的冷藏车、冷库、冷柜、冷箱等冷链节点技术与全程冷链体系混为一谈是目前我国冷链流通产业的突出问题。

 

“风口”上的冷链流通产业

作为流通产业的重要一环,我国冷链流通产业处于发展的风口期。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商务部原副部长姜增伟在峰会上表示,冷链流通产业的发展,对促消费、稳投资、调结构、惠民生、助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消费端看,我国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消费者对国内外食品、农产品,尤其是需要冷链贮藏与运输的生鲜产品的品质要求日益提升。

此外,冷链流通业作为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的民生产业,事关食品农产品安全与市场供应,近年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发布了九个冷链流通业相关政策性文件。作为冷链产业的专业指导机构,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冷链流通专业委员会近年来也加大了相关标准制定和服务平台建设的推进工作。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农村市场处处长王妍妍在峰会上介绍,去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总额为6万亿元,同比增长24.7%,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倒逼我国冷链流通产业的发展。江波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疫情的暴发使我国冷链流通产业长期存在的很多短板浮出水面,倒逼行业不断完善。未来随着越来越多产业条例的出台,我国冷链流通产业会出现优胜劣汰,之后会迎来爆发性增长。

 

“全程追溯”保证“舌尖上的安全”

不可否认,全程冷链流通需要全程追溯,建立集“产品防伪、源产地溯源、过程追溯”为一体的食品农产品全程冷链追溯体系势在必行。

江波对记者表示,由于生鲜产品呈现越来越高的保温保鲜要求,导致冷链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在溯源体系以及冷链技术的运用方面。在此背景下,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冷链流通专业委员积极探索集“产品防伪、源产地溯源、过程追溯”为一体的食品农产品全程冷链追溯体系。他认为,目前食品行业非常重视原产地追溯,但可能忽视了食品流通过程中的冷链追溯,而过程追溯恰恰是食品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安全和高质量的重要保障。

据悉,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冷链流通专业委员会目前已完成全国性的冷链数据直采平台的搭建。截至目前,已有18个省(区、市)400余家企业的2300多座冷库、300多辆冷藏车实现了数据对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释放消费潜力 各地着力构建放心消费环境
下一篇:航空里程积分被“顺”走,哪个环节失了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