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抓住改革带来的新机遇 加速证券行业转型

2020-09-15 09:45:58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侯捷宁

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了证券公司2020年上半年度成绩单,数据显示,134家证券公司2020年上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134.04亿元,同比增长19.39%;实现净利润831.47亿元,124家证券公司实现盈利,同比增长24.73%。

业内人士认为,从券商这份成绩单中可以看出,证券公司的发展质量和业绩得以有效提升,综合性龙头券商的规模和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中小券商结合自身情况特色化发展路径明确。

那么,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证券公司如何抓住改革的机遇实现进一步发展,通过自身的业务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如何通过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证券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四家券商的首席经济学家和分析师。

 

改革为券商

带来发展新机遇

“随着证券市场的改革红利明显释放,证券公司不少业务业绩规模、创新能力实现显著提升,将会为中国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

华泰证券研究所首席金融分析师沈娟则认为,证券行业是资本市场核心参与者,资本市场改革需要高质量投资银行支持。同时,市场化改革也为券商带来做大规模和模式转型的重要机遇,驱动证券公司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实力不断增强。

国盛证券金融首席分析师马婷婷认为,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提升主要是受益于资本市场高景气和改革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例如:受益于注册制的全面推进、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松绑,以及融资成本下降带动债券规模提升等积极因素,证券公司投行收入增速接近50%,在各项业务中增速排名第一。

“监管积极支持各类国有资本通过认购优先股、普通股、可转债、次级债等方式注资证券公司,国内龙头券商有望进一步做强做大,向海外成熟市场靠拢,打造航母级头部券商。”海通证券研究所非银首席分析师孙婷表示,未来行业集中度仍将进一步提升。

 

三大显著特征

加速行业转型

孙婷表示,在未来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强,衍生、海外、创新业务不断试点的背景下,大券商凭借自身底蕴及资源优势,形成马太效应。大券商相较于小券商拥有更多的资源、资本实力更强、业务布局更综合化,在监管加强和市场行情波动加大的状况下,公司优势更能体现,市场份额有望不断提升。

陈雳认为,2020年以来,证券行业发展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

首先体现在创新和“接地气”上。比如券商业务发展涌现了很多新的业务创新模式,与互联网结合更加紧密。

实现财富管理转型是很多证券公司重要战略目标,金融产品销售是前提和基础,也是财富管理转型最重要的一部分。

当前衡量券商转型财富管理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

“伴随国内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财富管理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浪潮涌动,一方面非常有利于券商业务发展,另一方面更加方便高效地搭建起了投资者与中介机构、专业投资机构沟通业务的桥梁。”陈雳表示。

第二个重要特征体现在市场交投活跃,券商融资需求大幅上升。今年A股行情整体良好,券商的两融业务发展恢复较快,业务规模扩张带来了相应的大量资金需求。

2020年上半年,证券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总额为8364.37亿元,同比增加101.69%。在上市券商发债融资金额上,中信证券累计发债1115亿元,招商证券、中信建投和华泰证券紧随其后,3家年内发债规模都超过700亿元,展现出头部券商旺盛的债券融资需求,券商行业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

第三个重要特征是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度大幅提升,一些国际知名金融机构“走进来”,倒逼我国金融机构对高质量发展战略更加重视。

陈雳表示,伴随着国内券商在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和国内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内金融市场进一步向世界开放,一些龙头券商还可以帮助更多国际优秀企业赴中国上市,提升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马婷婷也认为,监管积极引导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打造高质量投行。当前监管在券商分类评级管理、股权管理、以及风控指标计算上扶优限劣,鼓励龙头做大做强和中小券商特色差异化经营,后续将加速行业分化。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政策组合力推乡村游 “双节”前强势反弹
下一篇:中国制造业复苏喜人 未来将迎机遇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