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彭婷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从环比看,CPI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8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降幅收窄至2.0%,环比上涨0.3%,反映工业领域市场需求复苏良好。
“8月各地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成效显著,市场供需总体平衡。”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
食品价格涨势减弱
食品价格仍然是影响CPI的主要因素,8月以来,食品价格涨势减弱带动CPI涨幅回落。数据显示,8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2%,涨幅较上月缩小2.0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4%,涨幅缩小1.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1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畜肉、鲜菜、蛋类价格与上月相比,均不同程度上涨;鲜果价格下降0.4%,降幅收窄4.0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由涨转降,环比下降0.4%。与去年同期相比,畜肉、鲜菜价格也略高,鲜果和蛋类低于去年同期水平,鸡肉和鸭肉价格分别下降1.6%和0.9%,为近三年来首次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猪肉价格连续第三个月上涨,但涨幅明显回落,环比上涨1.2%,涨幅回落9.1个百分点,同比上涨52.6%,涨幅大幅回落33.1个百分点。鸡蛋价格在连续9个月下降后,7月转为上涨4.0%,且涨势继续、涨幅扩大。8月,鸡蛋价格环比上涨11.3%,涨幅比上月扩大7.3个百分点。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应习文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天气、夏季自然灾害及局部地区疫情小幅反弹等影响,以肉类、鲜菜和鸡蛋为代表的食品价格出现反弹,如8月猪肉价格在前2个月急速反弹后,随着进口猪肉和国家冷冻猪肉投放的增加,价格逐步趋稳,但整体仍小幅上涨,牛肉、羊肉等替代品水涨船高。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记者表示,预计此轮“猪周期”将在三季度末进入尾声,年内数月CPI将在“猪周期”的带动下继续下行。但四季度节假日增多,叠加学校复学,需求增加将对价格形成支撑,猪肉价格大概率继续在高位徘徊,因此预计四季度CPI同比涨幅或在1%左右,不会出现负增长。
非食品需求逐步回暖
值得关注的是,非食品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为今年2月以来首次上涨,影响CPI上涨约0.09个百分点;同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
具体来看,交通和通信环比上涨0.3%,汽柴油价格上涨推动交通工具燃料价格环比上涨0.8%,但交通工具价格仍有所回落,促进了汽车销量的反弹,通信工具价格环比上涨0.3%,显示手机市场有所回暖。
暑期出行需求恢复,推动机票和宾馆住宿价格上涨,分别助推交通和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环比上涨。服务类价格回暖,家庭服务、教育服务和医疗服务均环比上涨0.1%。居住方面,水电燃料环比持平,但房租价格环比上涨0.1%,显示租房市场有所回暖。尽管文化娱乐行业逐步复商复市,但受团体旅游价格低迷拖累,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环比仍下降0.3%。
“非食品环比上涨0.1%,系半年以来的首次环比上涨,一方面是能源价格上涨形成了支撑,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疫情逐步恢复下的需求回暖。”应习文表示,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好于预期,国内需求有所回暖,推动非食品商品与服务价格开始企稳止跌。
中泰证券研报分析,不过,考虑到当前需求端恢复仍然较慢,餐饮、旅游等消费活动仍未完全恢复正常,非食品类的商品和服务CPI或维持低位,预计9月CPI同比进一步回落至2.0%以内。
经济增长动能持续恢复
8月PPI同比降幅收窄至2.0%,环比上涨0.3%,反映工业领域市场需求复苏良好。
从具体行业看,上游的石油、有色及黑色金属采掘与加工行业均环比上涨,带动生产资料环比上涨0.4%,农副食品加工业的环比上涨则推动生活资料小幅上涨0.1%,不过汽车与通信设备等耐用消费品出厂价格仍显低迷。
“一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PMI相继重回扩张区间,全球经济仍在缓慢复苏,大宗商品价格回暖带动国内工业品价格回升;二是南方汛情对基建施工的拖累正在逐渐消退,叠加特别国债、专项债等财政资金拨付使用加快,8月基建相关中上游行业出厂价格继续改善。”伍超明分析,前期系列刺激政策和投放的大量资金接下来将集中显效,加上国内政策重心向需求端倾斜,基建引领、房地产相随、投资拉动经济复苏的格局将进一步强化,四季度PPI降幅将继续收窄,9月PPI同比下降1.9%左右,今年全年约增长-2%。
此外,PPI和CPI剪刀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业企业盈利空间的变化。历史数据表明,PPI和CPI剪刀差与工业企业利润和名义GDP增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8月PPI和CPI的剪刀差为-4.4%,较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有所收窄,预示着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将边际修复。”伍超明对记者表示。
应习文预计,未来几个月,在去年基数大幅上升的情况下,CPI同比增速大概率将继续回落,特别是四季度回落幅度可能加大;PPI通缩程度有望减小,但回归正增长仍需时日。当前通胀逐步回归温和,食品涨幅有所收敛,非食品需求逐步回暖,货币政策较为适宜,应继续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四季度可能到来的疫情防控新情况等留出一定政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