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过紧日子 晒明白账

2020-07-20 11:28:50    人民日报

中央部门连续10年向社会公开决算

过紧日子 晒明白账

7月17日,102个中央部门集中公开本部门2019年度决算情况。自2011年中央部门首“晒”账本以来,到今年已经连续10年向社会公开决算。今年的决算公开有哪些新看点?记者采访了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和财政专家。

 

公开范围扩大

绩效评价加力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有两个新变化:

一是今年中央部门决算公开范围进一步扩大,有102个中央部门公开决算,其中,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8个部门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的新部门。二是预算绩效公开进一步加力,公开信息范围更广,绩效评价结果公开数量继续增加。

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对全年预算执行效果的检验。2019年中央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加快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步伐,逐步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该负责人介绍,今年财政部选择党中央和国务院重视、社会关注度高、资金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的40多个重点项目和政策开展重点绩效评价。为了保证客观性、公正性和专业性,由预算评审中心和各地监管局组织第三方机构和专家开展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已经逐步应用于预算安排、完善政策和改进管理。

据了解,今年财政部选择25个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随同2019年中央决算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参阅。报告数量比上年增长25%,涉及资金2027亿元,涵盖科技、教育、农业、公共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此外,今年随同中央决算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送的各部门项目绩效自评表的数量增长到394个,比上年增长48.7%。

该负责人表示,从评价结果看,大部分项目预期绩效目标基本实现,管理较为规范,实施成效较为显著,服务对象满意度较高。但有些项目也存在预算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部分资金管理水平有待加强、项目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改进。“项目绩效自评结果公开,让社会公众更加清楚地知道政府预算资金的用途和效果,有利于促使各部门重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利于提升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严控三公经费支出

会用资金用好资金

2019年,中央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按照“过紧日子”的要求,从严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这一点在此次部门决算公开信息中也得到了印证。

比如,国家卫生健康委“三公”经费2019年度决算支出2927.89万元,与2019年度全年预算数相比,总支出减少923.67万元,降低24.0%;财政部2019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为5450.48万元,支出决算为4613.87万元,完成预算的84.7%,全年实际支出比预算有所节约;水利部2019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为6900.58万元,完成全年预算的81.2%,相关经费支出内容、标准、预算均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过紧日子,核心是会当家,会用资金,用好资金,节约集约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中国人民大学政策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俞明轩认为,项目绩效评价对部门自身和社会公众了解项目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过紧日子”要求的有力抓手,通过公开决算,让老百姓看到政府部门带头“过紧日子”的明白账和共度时艰的决心与勇气,可以促进全社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起到带头示范效应。

 

加大政府采购透明度

让市场主体平等参与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有关要求,从2016年,中央部门开始随决算向社会公开政府采购支出总体情况和面向中小微企业采购情况,包括政府采购支出总额及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分项金额,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微企业金额及授予中小微企业合同金额占政府采购支出金额的比重。今年,相关情况将继续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比如,财政部2019年度政府采购支出总额33509.75万元,其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32407.19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96.7%,其中授予小微企业合同金额2739.43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8.2%。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解释,目前我国基本构建成一套包括支持节能环保、中小企业在内的政府采购政策体系,能够丰富财政调控方式和手段,同时可在规范政府预算支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行政履职行为、推动实现国家经济社会目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强调,为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中央预算单位从2020年7月1日起实施的所有采购项目,应当按规定向社会公开采购意向,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活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技术赋能,游戏产业驶入“快车道”
下一篇:餐饮小门店 开业更简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