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新技术赋能,游戏产业驶入“快车道”

2020-07-20 11:26:33    光明日报

日前,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落地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对提升我国游戏产业研究能力、建设游戏产业学术平台、推出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推动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以来,游戏、直播等“宅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游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与IDC发布的《2020年度第一季度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以下简称“游戏产业报告”),今年一季度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732.03亿元,多款游戏产品取得好成绩。

经过长期高速发展,我国游戏用户超过6亿,趋近饱和。当用户数量逐渐触及天花板,游戏企业要如何找到方向、成功“突围”?

 

疫情时期游戏产业逆势增长

案例:疫情期间,《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游戏服务器被玩家挤崩溃频上热搜,任天堂的Switch游戏机出现全面断货,游戏热度空前高涨。数据显示,今年4月《绝地求生:移动版》《王者荣耀》的收入分别达2.252亿美元和1.56亿美元。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影响。随着“宅经济”升温,线上娱乐成为人们丰富业余生活的一个选择。与网络视频、网络直播、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线上娱乐一样,疫情期间,我国游戏用户规模和产品收入都实现了阶段性爆发式增长。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中国游戏市场的角色扮演类、棋牌类和休闲类游戏在2020年第一季度表现良好,实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近30%。多家公司的游戏产品在收入方面均有不俗表现。

“在全球疫情扩散形势下,‘宅经济’兴起,游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三七互娱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军分析指出,“一季度在网络娱乐性消费提升叠加假期延长等因素带动下,游戏行业销售收入大幅增长。有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显示,1-3月移动游戏市场收入超过500亿元,同比增长率超过40%,而4月同比增24.4%,5月较之4月更上一层楼,环比增11.9%。”

而随着海外疫情的蔓延,世界各地的人们居家时间增加,使用手机时间增加,对游戏的需求量也明显增长。据游戏平台Steam官方数据显示,3月15日,平台同时在线人数达2024.6万,3月21日,平台同时在线人数突破2200万人,连创历史纪录。

在新形势下,许多游戏企业积极调整营销推广策略,应对疫情期间海内外游戏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目前,“走出去”已经成为国内游戏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出海的游戏企业海外业绩超过市场预期,出海的游戏产品普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随着中国游戏企业出海发展战略不断成熟,与海外游戏企业和内容平台之间也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推动中国游戏企业更加专业、快速、高效地搭建研发运营体系,更好地开拓国际游戏市场。据游戏产业报告分析,预计今年二季度以后将有更多国产游戏走向海外,其中包括多家上市公司的多款重点游戏产品。

“游戏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服务型行业,具有较广阔年轻消费体量,同时,近年来国家对优势企业及优质游戏产品发展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游戏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杨军分析说,预计下半年,中国游戏产业还会有所增长,而尾部的出清,也会进一步提升行业的集中度,头部效应会更加明显。此外,随着行业监管的趋严、行业内公司增加及产品竞争加剧,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精品游戏的研发,通过做出有竞争力、受欢迎的好产品,来提升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力。

 

5G云游戏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

案例:日前,三七互娱和华为合作的云游戏版《永恒纪元》上线。由于5G云游戏的“免下载、云端更新、高品质、低门槛”等特点,游戏用户不需要下载和安装客户端,通过一个入口便能体验游戏。在5G+云计算等新科技的支撑下,云游戏实现了即点即玩。

随着5G正式商用以及云计算等新技术快速发展,5G云游戏已经成为游戏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网易雷火推出云化版本手游《流星群侠传》;西山居旗下《剑网3》面向用户开启首轮PC云端测试;完美世界游戏研发发行的《新神魔大陆》云游戏版本在中国电信天翼云游戏平台上线……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多家游戏企业在5G云游戏上开始加大布局。

伽马数据发布的《2020年云游戏产业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云游戏市场预计将超过10亿规模,且预计未来两年每年增长率超过100%,市场潜力巨大。5G云游戏产业联盟理事长冯林认为,从网络来看,2020年将是中国5G大发展之年,预计今年中国将部署超过40万个5G基站。从监管来看,云游戏具有可管可控、绿色健康的特点,主管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云游戏产业的发展,云游戏的时代已经到来。

云游戏是一种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在线游戏方式。“游戏的所有算法都放在云端服务器上运行,渲染后的游戏画面压缩后,通过网络串流到玩家的各种设备上,玩家可以在各种设备平台间体验无缝衔接。”杨军介绍说,云游戏的最大特点在于玩家可以不再受终端硬件设备及平台限制,无须下载,玩家的游戏设备只需具备基本的视频解压能力和联网功能,就可以通过5G云游戏平台畅玩大型主机类、3A级游戏。

5G、云计算等新科技,及AR、VR、体感周边设备等新技术为游戏产业,推动游戏行业内容精品化的持续深化。杨军表示,在科技的带动下,玩家可以通过一些入门级的设备,接触一些精美的、需要一定硬件支撑的游戏。这些变化会使得那些有精品游戏研发、运营能力的游戏大厂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以及更大的话语权。此外,由于云游戏即点即玩的特点,未来游戏渠道的入口可能更具多样性,目前游戏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企业都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目前,云游戏行业的发展仍处于初期,技术、版权、盈利模式等方面还需慢慢探索。杨军指出,云游戏对带宽要求很高,它需要稳定、低延时的网络环境,如果带宽不足、流量成本居高不下,云游戏传输延迟问题无法解决,都会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成本以及用户体验。此外,对研发商而言,还要解决游戏玩法、场景设计、甚至是后端引擎等各个方面依据云游戏的特点做相应的适配。

据5G云游戏产业联盟相关负责人预期,随着各大厂家在原生云游戏的探索逐步展开,适合云游戏平台的游戏玩法和操作设计将会出现在玩家的视野中,云游戏产业也将随之进入爆发期,成为未来游戏的主要运行载体和分发平台。

 

用技术和创新锤炼游戏精品

案例:此前,腾讯游戏结合社会热点推出一款垃圾分类的小游戏,并根据全国各地的政策去做调整,通过游戏的方式,去更大限度地发挥数字文化产业的正向社会价值。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马晓轶指出,游戏作为能够激发人类兴趣和潜能的数字体验,开始展现出了更多维度的价值。而对更大社会价值的追求,正在成为一种看不见的强大驱动力,推动着游戏产业不断去探索新的边界,打开全新的想象空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娱乐减少,线上消费热度快速升高,推动游戏行业出现短期利好。而游戏产业报告分析指出,这一阶段收入增长的多为大型公司的爆款产品以及棋牌类游戏、休闲类游戏,普通游戏产品以及中小公司的产品未有较大增长。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头部效应依然明显,排名前十的产品中,腾讯和网易两家就占了八席,马太效应明显。

此外,疫情对游戏行业未来发展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数据显示,2020年2月整体游戏收入榜前十名中没有一款新游戏,而且进入苹果商店下载畅销榜前200名的新游戏也仅有4款,创下近几年的新低。广告投放前50名中,新游戏只有3款。

游戏产业报告分析指出,游戏行业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让游戏市场的产品精品化,更多的游戏企业要增强产品研发能力,致力于精品内容的创作。此外对于游戏行业的发展,还有更多的发展方向值得探索,如基于5G网络的逐渐发展,将积极探索云游戏、VR游戏等创新市场。

近年来,许多政府相关部门、游戏企业都更为注重游戏的功能性及其产生的正向影响,推出一系列精品化游戏。在腾讯推出的“追梦计划”中,有26款游戏跨界应用在教育、文化、医疗、公益等众多领域,获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其中,公益游戏《见》,让社会大众通过游戏,对视障群体有了更感同身受的理解。日前,一款由独立游戏工作室椰岛游戏自主研发的古风模拟经营类手游《江南百景图》上线,并迅速走红。水墨画风、取材于中国古代人物的游戏角色、古代市井生活等元素成为这款游戏的亮点。游戏作为具有互动性、体验性、沉浸式的载体,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另一种表达方式。

杨军表示,当前,游戏厂商也在通过“游戏+教育”的结合,来拓展游戏寓教于乐的功能,通过打造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优秀游戏,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用精品游戏讲好中国故事。未来中国游戏企业要重视技术和创新,如游戏的底层研发技术、游戏引擎开发等。当前游戏产业已经全面进入精品化时代和研运一体的主流化发展,主流游戏公司加速研发和人力投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技术的扎实是企业筑牢“护城河”的重要推力。

探索游戏的更多可能需要游戏企业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进化能力。马晓轶表示,驱动产品进化的“三驾马车”就是技术、玩法和故事,而在技术和玩法之上,对玩家来说,能产生更深情感羁绊的,其实是好的故事,这需要游戏开发者真正去消化故事的内涵,并搭配合适的玩法,将玩游戏与讲述故事合二为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粮食丰收夯实基础 乡村产业加快复苏——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
下一篇:过紧日子 晒明白账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