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金融支持大湾区加速落地 “跨境理财通”最快下半年启动

刘琪    2020-07-01 14:55:20    证券日报 

备受期待的“跨境理财通”业务迎来重大进展。6月29日,央行会同香港金管局、澳门金管局发布公告,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落实央行等四部委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文件的具体部署,后续还将出台类似的配套文件,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加速,三地金融基础设施也将加快融合。

不过,此次公告中并没有明确“跨境理财通”正式启动时间。李奇霖认为,跨境理财通由于主要面向大湾区内的个人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不一,因此会稳步推进。中信证券研报显示,参考沪港通、深港通先例,预计此次“跨境理财通”最快将于下半年落地。

 

拓宽大湾区居民

资产配置渠道

今年5月14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创新水平、切实防范跨境金融风险五个方面提出26条具体措施。而“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作为26条具体措施之一,因其与居民关系最为密切,而格外受到关注。

央行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个人投资活跃,跨境购买低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需求较大。近年来,央行会同香港金管局、澳门金管局等部门,对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境双向理财业务试点做了大量调研和论证,初步形成“跨境理财通”试点方案。“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将有利于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个人自主投资、灵活配置资产的需求,促进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投资便利化,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跨境理财通的推出拓宽了粤港澳地区居民和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渠道,除了可以通过港股通、中港基金互认、QDII、RQDII等渠道投资香港股票、基金和债券市场外,今后可以进一步投资银行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产品和方式更加多元,可以更深刻、广泛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红利分配。此外,粤港澳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程度较高、居民家庭财富较多的地区,跨境理财通的推出也有利于家庭财富管理和价值投资理念形成。

 

落实风险可控前提

促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

从央行发布的“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公告来看,“跨境理财通”指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投资粤港澳大湾区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按照购买主体身份可分为“南向通”和“北向通”。同时,“跨境理财通”遵循三地个人理财产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尊重国际惯例做法。

“‘跨境理财通’业务对象为粤港澳大湾区居民,这不仅给个人跨境投资增加了便利和选择,也为金融机构开发跨境理财市场拓展了渠道。”东方金诚国际团队负责人常征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跨境理财通”遵循三地相关法律法规,意味着我国香港澳门与内地的风险防控及监管协调机制将得到强化,跨境监管合作有助于市场审慎安全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公告中还明确,“北向通”和“南向通”业务资金通过账户一一绑定实现闭环汇划和封闭管理,使用范围仅限于购买符合资格的投资产品。常征认为,“闭环汇划和封闭管理”的要求是对《意见》中“风险可控前提下稳妥有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各项金融开放创新”原则的具体落实,既有助于规范投资产品,也将有效防止跨境资金出现大规模异常流动,在优化市场调节的同时,维护交易秩序。

“跨境理财通”业务的正式启动对我国资本项目的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跨境理财通的推出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在岸离岸市场联通,推进跨境大资管市场的形成。”王有鑫认为,在人民币可兑换尚未完全开放背景下,通过在股票、债券、理财等特定领域率先实现闭环开放,既实现了制度突破,又能很好的控制风险,监控资金流向,有利于打破新兴经济体金融开放和宏观稳定的两难悖论,是符合中国特色的金融开放创新举措。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特色证券集团诉讼“激活”路线渐清晰 四方面问题有待解决
下一篇:珠海口岸人流锐减 免税店生意平淡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