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筹企业回归政策的完善,正激发越来越多境外上市公司回归A股市场。
6月17日晚,港股上市公司吉利汽车发布公告,董事会批准可能发行人民币股份及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的初步建议。吉利并不孤单,在政策的支持下,中芯国际、石药集团等港股龙头已经迈出了回归科创板的脚步。其中,中芯国际进展神速,6月19日就将迎接上市委“大考”。
在投行人士看来,监管层不断在制度设计层面为境外上市企业回归A股亮起“绿灯”,使得越来越多根植于中国经济的公司选择登陆A股市场。
回归A股正当其时
“回归A股,有利于吉利汽车进一步多元化融资方式、降低资产负债率、优化资本结构。”吉利官方对记者回应称。
回应还称,很多A股的投资者就是吉利的潜在消费者,因此回归A股资本市场,对于提升吉利的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有积极作用。
上述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公司上市本身就一种实力的体现,也会获得更大的关注度。一般只要条件允许,绝大部分公司都希望在业务所在地的资本市场上市,消费者会因此更关注公司的产品,同时,当他们成为投资者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公司业务,给出更加合理的估值。
比吉利更早启动回归、也更符合科创板属性的产业巨头是中芯国际。5月5日,中芯国际宣布将在科创板IPO,6月1日便获受理,首轮问询火速完成后,“大考之日”定在6月19日。这与中芯国际身处上海,是中国大陆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配套服务最完善、跨国经营的专业晶圆代工企业不无关系。
按照计划,中芯国际拟发行不超过16.86亿股A股股份,每股面值0.004美元,预计募资200亿元,有望成为科创板“募资王”,以及首家实现“A+H”的红筹企业。
“充足的流动性、更高的市盈率、稳定的经济基本面,这些都是A股市场固有的吸引点。”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市场对中芯国际的关注,肯定会令其他港股产业巨头羡慕不已。
港股上市公司石药集团5月27日宣布,董事会批准可能进行人民币股份或中国存托凭证发行,并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的初步建议。石药集团目前市值约为千亿港元,是国内创新药的龙头公司。
红筹企业回归潮可期
境外市场“漂泊”多年的红筹企业,如今能够启动回归计划,与制度设计铺路有着重要关系。
2018年6月,证监会审议通过《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红筹企业境内上市可采用发行A股股票或中国存托凭证(即CDR)两种方式。今年4月3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下称“公告”),为有意愿在境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的红筹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路径。
公告明确,已境外上市的红筹企业,若要申请在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其市值须满足两类标准之一:一是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二是市值在2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且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6月6日,上交所发布《关于红筹企业申报科创板发行上市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对红筹企业申报科创板发行上市中,涉及的对赌协议处理、股本总额计算、营业收入快速增长认定、退市指标适用等事项,作出针对性安排。红筹企业境内发行上市 “最后一公里”就此打通。
一系列制度落地,令吉利汽车这样的企业可以把回归提上议程。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述政策为吉利回归A股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公司为了抓住有利的政策窗口期,积极研究回归A股市场的可行性,认为回归可以促进公司长期发展。
至于为何选择科创板,上述负责人表示,吉利近年来致力于科技转型,除了在造车领域发力智能制造、无人驾驶、汽车电子等业务外,还涉足卫星、飞行汽车等硬核科技,冲击科创板也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