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从“粮食战”到“华商太难” 恶意营销号背后黑产链该斩断

袁璐    2020-06-17 09:29:43    北京日报

“3元一斤,多吃远离大病”“一家四口患癌,罪魁祸首竟然是它”“是中国人就转!”……从微信群里常见的标题党到疫情期间“华商太难”“回归中国”“嫁到中国去”等一系列批量复制的自媒体文章,低俗内容在网络上的病毒式传播,正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和不满。

这些夺人眼球的“10万+”加爆款文比比皆是,背后却如蜘蛛网般指向一个个职业操盘手。对这些恶意营销号的整治也让一条暴利的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亟待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整治。

 

爆款文牵出黑色产业链

“钟南山提醒:粮食战即将爆发,这件事比武汉事件更令人恐惧!”近日,快退休的市民周阿姨突然收到这样一条推送,耸动的标题立刻引起了她的注意。“文章里说中国的粮食缺口在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却在以每年4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这也太可怕了。”周阿姨将其迅速转发到亲人群,并琢磨是否要开始囤积粮食。

这样的文章,从推送到阅读量“10万+”,用时可能不到24小时。短时间极易出爆款的,还有各种医疗保健文章。“浙江温州的唐先生听说驼奶的胰岛素含量是牛奶的3000多倍后,开始喝王牌驼奶,糖尿病和高血压指标都恢复了正常……”看到这样的文章内容,热衷保健的胡先生十分心动。“真的有这么神奇吗?”胡先生在朋友圈写道,并关注了这一公众号。

事实上,无论是“中国粮食短缺”还是“驼奶包治百病”,都是典型的造谣或者夸大误导信息。这些公众号为何要推送这些极度不负责任的文章?在此前引发热议的“华商太难”系列中,记者注意到,尽管批量发布类似标题和文章的账号涉及“掌上瑞士”“掌上印度”“掌上都柏林”等数十个微信公众号,但最终涉事的主体均指向福建3家公司。微信安全风控中心总监钟广君也表示,目前恶意营销号已形成一条从账号注册、内容生产到吸粉关注、诱导变现的完整黑产链。

 

“引流”成主要赚钱手段

与很多人的印象不同,被恶意营销号制造的“10万+”加爆款文蒙蔽甚至步步引导上钩的,不只有中老年用户。“近来特别活跃的手法之一是导流书城,即通过不同的公众号向用户推送各类小说预览章节,比起传统的附带假冒伪劣产品链接售卖变现,更加暴利。”一位姓何的业内人士向记者披露。

《“一次机缘巧合,我发现了她的秘密”》《刚分手的妹子怎么追?》……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公众号会向读者推送或色情或猎奇的小说。当读者读到一半,其内容却戛然而止,提示需要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点开之后,用户会发现是一个诱导关注的页面,写着“添加XX公众号后,回复关键词可阅读全本小说”。当用户被诱导进公众号继续阅读近十个书目章节后,会突然发现小说又是在下一个高潮情节前戛然而止,而系统却开始提示余额不足,要求跳转到外部书城继续充值才能阅读。

“这类书城引流,推送给50万人次,最终能转化到公众号内或站外进行付费的,大概有2000到2500人,以常见的最低30元充值额计算,一篇爆款小说预览的文章最终转化金额约有6万元到7万元,而团队需要做的仅仅是注册公众号,制作模拟公众号文章的网页以及充值系统搭建,前期投入比起盈利而言不值一提。”这位何先生说,这些小说大多是盗版,有些是通过改写一些正规版权小说的标题、人物名后洗稿而来。

 

治黑产需各方参与

恶意营销流量对全行业有着明确危害,不但容易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也影响普通用户的使用体验。据披露,从3月1日到6月9日,微信公众平台对于恶意营销的行为共计删文超过29000篇,永久封停的账号超过19000个。

不过,腾讯网络安全与犯罪研究基地研究员吴延鸿对记者坦言,想要彻底根治恶意流量黑产,目前法律上仍存在难点。“恶意流量涉及的主管部门非常多,取证难度也很大,对其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甚至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目前都还存在争议。”

值得注意的是,恶意营销号背后还涉及大量的违法信息买卖。“我们去年协助广州警方破获了全国最大的虚假信息引流案件,这个黑产团伙注册了许多公司用于注册网络账号。由于微信规则限制,黑产团伙想形成一定的传播规模,只能以员工个人名义注册或去黑市买卖公司信息。” 守护者计划安全专家杨建表示。 这也意味着,整治恶意营销号,仅凭某个网络平台或主管机关进行打击远远不够,需要互联网平台、普通用户以及多个监管部门、主管机关的多方参与进行社会共治。

“希望整个网络平台能够更进一步落实通信实名制的规则要求,杜绝各种非实名的手机黑卡,切断恶意注册最上游的环节,为互联网服务的实名提供基础性的保证。”钟广君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科创板累计成交额突破3.3万亿元 券商“分食”佣金23.67亿元
下一篇:多国宽松政策再加码 机构看好全球经济复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