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券商资管转型显效 13家券商主动管理规模占比提升 5家突破50%

王思文    2020-03-26 13:23:01    证券日报

近日,基金业协会发布《2019年四季度资管业务各项排名》,2019年最新证券公司私募资产管理月均规模前20名榜单、证券公司主动管理资产月均规模前20名榜单新鲜出炉。数据显示,19家券商资管月均规模出现下滑,券商资管规模缩水趋势仍未停歇;大部分券商资管主动管理占比正逐步提升,凸显近年来主动管理业务的发力成效。

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拥抱主动管理业务是券商资管转型的重要方向,随着券商资管公募化改造、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花落券商,未来券商资管在‘大资管’时代下的发展值得期待。”

 

19家券商资管

月均规模出现下滑

在前述榜单中,剔除一家无可对比数据外,19家券商资管月均规模均较去年三季度有所下滑,下滑幅度在0.48%至13.02%之间,最大月均下滑规模达到625.95亿元。

实际上,在资管新规进一步引导资产管理行业回归本源的背景下,近几年券商资管规模缩水明显。自2017年券商资管规模达到高点后,多家券商主动缩减通道业务产品和资金池产品,改善管理资产结构。仅两年时间,券商资管规模(包含大集合产品存续规模以及私募子公司私募基金规模)就迅速下滑了5.57万亿元:其中2018年全年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资管规模下滑3.17万亿元至13.4万亿元,2019年全年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资管规模下滑2.4万亿元至11万亿元。

而从收入来看,2019年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275亿元,数字与上年相对持平,相较其他业务蒸蒸日上的趋势,资管业务算得上是原地踏步。

在资管规模下滑的大趋势下,中信证券2019年四季度资管月均规模达1.1万亿元,成为唯一一家资管月均规模超过1万亿元的券商。国泰君安资管和华泰资管稳居第二和第三,月均规模分别达7076.67亿元和5880.32亿元。在券商资管规模缩水明显的背景下,头部效应也十分明显。

从排名来看,2019年四季度仅有中金公司最新上榜,排名第17位,其余券商排名变动不大。此外,资管月均规模在5000亿元以上的还有招证资管、申万宏源证券、中信建投证券,月均规模分别为5795.44亿元、5350.76亿元、5236.76亿元。

 

13家券商

主动管理占比提升

在“大资管”格局逐渐建立的背景下,主动管理业务已经成为了近几年券商资管的重要发力方向。

2019年四季度,中信证券以4506.06亿元继续位列券商主动管理资产月均规模第一。国泰资管以4219.27亿元位列第二,较其他券商明显拉开距离。华泰资管以2522.45亿元位居第三。招商证券资管排名第四,上升2名,广发资管降至第五,中信建投证券则掉出前五。

另外,《证券日报》记者在统计可比券商数据时发现,有不少券商资管虽未进入总体资管规模榜单中,却能跻身主动管理资产月均规模前20名,优先发力主动管理业务成果明显。从相关占比来看,这些券商的主动管理资产占比已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其中,华融证券的主动管理规模占比已达到72.52%,排名第一,位居前五的还有中泰资管、广发资管、国泰君安资管和光大资管,其主动管理规模占比分别达到66.35%、64.67%、57.15%、51.93%,这5家券商或券商资管子公司主动管理规模占比均突破50%。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券商资管主动管理占比正在逐步提升。剔除无可对比数据的券商外,去年四季度,14家券商中有13家券商的主动管理规模占比较去年三季度有所增长。海通资管的主动管理规模占比从去年三季度的43.11%增长到四季度的48.19%,是增长幅度最大的券商。

事实上,在从严监管的新常态下,券商正在积极推动资管业务回归本源,逐渐推动券商资管公募化改造。作为资管业务的重要管理模式,主动管理业务占比正在逐步提升,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有业内人士表示:“资管业务深受资管新规影响,券商主动管理转型势在必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工信部将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下一篇:险资抄底不停 长久期资金低吸优质资产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