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财经参考 > 正文

加速振兴国内游

赵珊    2020-03-20 12:13:41    人民日报海外版

人们在蓬莱市八仙过海景区西侧海滩与海鸥互动。
于良意摄(人民视觉)

 

国内景区陆续开放,旅行社部分经营活动开始恢复,游客的出游脚步从城市游、周边游慢慢开启,旅游消费正在逐步恢复。国内游是2020年中国旅游市场的看点。提升供给质量,培育新兴业态,就成为国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

 

景区有序开放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国内游市场加快复苏。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截至3月16日,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3714家A级景区恢复对外营业,复工率超过30%,已开放的旅游景区主要为山岳型景区、开放型景区和市民公园等室外旅游场所。据携程统计,其平台上恢复预订的景区已超过1000家。由于疫情仍未结束,景区积极采取限流措施,目前游览人数仍远远低于疫情前水平。

在目前开放的景区中,人气最高的自然风光类景区有香山、鼋头渚、亚龙湾森林公园、蜈支洲岛、天涯海角、青秀山、西岭雪山等。携程集团副总裁、全球玩乐事业部CEO喻晓江说:“春暖花开,游客在名山大川这些非密闭的景区,享受自然风景和清新空气,有利于放松心情。在线预约已成为景区开放的标配。市民游客积极使用线上购票、在线收听语音导览等非接触方式健康游览。”

近日,上海、陕西、新疆、四川等多地恢复旅游企业部分经营活动。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的首批产品开始恢复上线接受预订。一些地区的线下门店也已开业。旅行社开始有序复工,国内游市场加快复兴。这极大提升了旅游从业者的信心。据记者了解,恢复上线的首批旅游产品,主打少聚集、更私密的私家团、精致团,以现在时令的踏青、亲近自然的休闲游为主。携程跟团业务在快速恢复上海、陕西、新疆、四川等本地游产品。恢复后的跟团游把游客健康放在首位,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司机导游上岗前需要测量体温并佩戴口罩,随团准备护理包,包含口罩、酒精、洗手液等用品。

 

提质旅游消费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旅游产业增长的持久动力。旅游产业振兴的关键是扩大消费。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2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重点推进文旅休闲消费提质升级”是核心内容之一。浙江、山东、辽宁、江苏等多地计划发放文旅消费券等刺激消费。

在近日巅峰智业主办的文旅振兴公益直播大会上,专家学者纷纷为扩大旅游消费支招。青岛大学文化旅游高等研究院院长于冲认为,旅游消费是疫情后旅游产业振兴的支点。旅游产业振兴首先从省市的周边游启动,带动国内旅游消费的振兴。

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旅游管理教指委副主任马勇认为,疫情过后,人们的旅游消费体验将会发生变化,大家更看重康养,让心灵和身体放飞,融入大自然。城市周边游、乡村休闲游的出游频次会有所提高,甚至会成为高频消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化和旅游部“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厉新建表示,2020年旅游业的发展一定是国内游为重中之重。对人们国内游的质量要求会发生变化。在国内游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我们需要围绕着市场秩序、产品质量、标准落地、正视差异、补齐短板、强化优势、选准重点、服务大局上做一些重点的谋划,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

 

培育新兴业态

17年前非典时,旅游同样深受重创,但之后国内游市场没有萎靡不振,而是迅速进入恢复期。17年后,中国国内游规模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4%,国内旅游收入5.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7%。国内游韧性更强,抗风险的能力也更强。

提升供给质量,培育新兴业态,成为国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意见》明确提出,培育新型文化和旅游业态,鼓励发展博物馆游、科技旅游、民俗游等文化体验游,开发一批适应境内外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旅游目的地、旅游演艺及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创意旅游商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提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品质和品牌影响力。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入境海岛游、近海旅游、乡村旅游、冰雪游、历史古都文化游等特色旅游。

疫情期间,旅游业专家和从业者举办多次线上论坛,共同探讨振兴之策。旅游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并不会随着疫情而改变,疫情反而会提振部分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未来,国内游将迎来多产业融合的时代,加速与医疗、养老、体育、研学等交融。康养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等被大家纷纷看好,将迎来大发展。对于旅游目的地而言,争取更多的游客,不仅只有好山好水自然风光,更需要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休闲空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深交所:去年个人投资者平均账户资产54.7万元
下一篇:看这条产业链上下游怎样打通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点话题

热门视频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

“以租代采”缘何吸引中小企业?